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子歌金牌背后藏着必然 一种模式能克隆更多冠军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5日18:10   东方早报

  特派记者 朱轶

  刘子歌这枚金牌的意义并不在于成绩本身,因为游泳队总教练张亚东说“这只是迈出万里长征一小步”;这枚金牌的意义也不仅仅是说明澳大利亚“留学履历”的重要性,因为“请进来、走出去”是中国体育一直在努力的方向。重要的是,这枚金牌似乎也将在未来成为中国体育一个有力的推手、一个摸索的方向。

  我们见证了太多太多从专业体校和体工队走出来的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当刘子歌这样一个从游泳俱乐部走出来、又带着留学海外训练的背景的运动员在传统体制的帮助下最终成为奥运冠军时,也恰恰预示着中国体育的发展也将不再完全拘泥于举国体制,而是将通往兼容并包的未来。

  这恰恰是刘子歌金牌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留学背景

  “海外训练”带来突飞猛进

  刘子歌这个并非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曾经有着两次澳大利亚的“留学”经历。提起这一切,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刘子歌的教练金炜。看看金炜的履历表或许你就会有一个直观的理解。

  这位前国家队的蛙泳运动员退役后曾经一度在澳大利亚发展,而且一呆就是五年。

  “我在澳大利亚的这五年里,一直在MBL俱乐部担任教练。所以我和他们的游泳界比较熟悉。”金炜并不掩饰自己的“海归”背景,其实当初在澳大利亚游泳俱乐部时他跟随的正是澳大利亚的游泳名宿肯·伍德。而北京奥运会获得女子100米蛙泳奥运冠军的琼斯和女子200米蝶泳季军得主杰西卡·斯基佩尔的恩师恰恰就是伍德。

  在澳大利亚的五年让金炜对世界游泳有了全新的认识,而这样的认识也在数年后刘子歌前往澳大利亚训练时获益匪浅。

  2003年,刘子歌曾经短暂前往澳大利亚训练。随后的一年中,刘子歌就在俄罗斯世界杯短池锦标赛上夺得200米混合泳的金牌。不过,此后一段时间刘子歌的成绩曾一度徘徊不前,让她曾萌发退役的念头。

  转折出现在2007年。当年的1月到3月,短短三个月里,在上海有关方面的协助下,金炜又一次带着刘子歌来到MBL俱乐部。这一次和刘子歌一起训练的是200米蝶泳世界纪录保持者,也是后来奥运会上的季军杰西卡。六个月后,刘子歌在全国游泳冠军赛上以2分10秒19的成绩夺冠,尽管这个成绩当年仅仅位列世界第21位。

  不过刘子歌依然在水中突飞猛进。今年上半年的全国冠军赛上,刘子歌以2分07秒76的成绩力克焦刘洋获得冠军,而奥运会她更是震惊了所有人。

  关于经验

  没有必要照搬别人的经验

  澳大利亚的游泳训练真的那么不可思议吗?或许所有人都有着这样的疑问。“在澳大利亚,我对游泳有了全新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外国人对比赛的理解影响了我。”在刘子歌的回忆里,那段澳大利亚训练的时光里并非是对方的训练方式改变了自己,相反“从思想上让我对游泳有了新的概念。”

  按照,刘子歌的说法,她的海外训练中,训练方法并没有什么改变。“因为每个人不可能所有的东西都照搬过来,要根据自己的特点。”

  自己掌握了澳大利亚和美国最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手段,前中国游泳队总教练陈运鹏表示,刘子歌的技术结构和伍德的得意门生杰西卡几乎如出一辙。

  但在金炜看来,刘子歌的成功并非照搬国外的训练模式。

  “那段训练的确帮助比较大,不过最重要的是在于我们怎么去理解。”金炜说,“我认为澳大利亚游泳不是什么都完美的,关键在于你怎么去选择这个取舍。尽管澳大利亚训练的优点很多,但关键是你怎么去理解取舍,这就是每个教练你要做的事情。”

  经历中国的训练,再到澳大利亚的学习,让金炜可以更公允地看待“游泳队走出去”的方式。

  “其实没必要照搬国外的训练和理念,今天刘子歌破了世界纪录,原来和她一起训练的杰西卡是原世界纪录保持者,但今天刘子歌还是能很大幅度赢她。”金炜认真地说道。

  关于俱乐部模式

  体制外俱乐部的尝试

  如果说,14岁时刘子歌的基本技术形态在澳大利亚成型,那么金炜的梦想也是在澳大利亚开始萌发。在MBL俱乐部担任教练的几年中,师从伍德的金炜慢慢发现澳大利亚游泳人才的培养方式和训练方法令自己耳目一新。“我当时就想,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学习人家的做法呢?”

  毕竟在澳大利亚和美国,游泳俱乐部和高校游泳队是培养游泳专业人才最好的舞台。从施皮茨到菲尔普斯和霍夫,很多著名的游泳运动员都出自游泳俱乐部。这些例子也让金炜萌发了创业的雄心。1995年金炜毅然回国,自己出资在沈阳创办了海舰游泳俱乐部,“我的梦想就是培养出奥运冠军。”

  其实,中国几乎所有的游泳专业人才都出自专业体校或体工队,国外俱乐部的模式在中国根本没有人复制,大多数优秀人才也早早被专业体校挖走。

  尽管困难重重,金炜还是决定试试,“当初,条件真的很艰苦,很长一段时间,我只能四处租用场地来带队员训练。”不过凭借多年和游泳打交道,金炜还是发现了他需要的人才。

  十年前的一天,辽宁本溪市游泳队给金炜送来了一批小队员,其中就有9岁的刘子歌。慢慢的,金炜发现,刘子歌具有超出同龄人的沉稳和大气。

  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培养弟子,金炜自掏腰包在2003年带着刘子歌与石峰前往澳大利亚训练。不过,高昂的费用和有限的资源让金炜和他的海舰游泳俱乐部并不宽裕。为了让队员有更好的训练条件,金炜决定带着他们与传统的培养体制合作。

  尽管是一个体制外的俱乐部,不过这样的模式多少还是让人看到了尝试的可能。“幸运的是,总局游泳管理中心的领导对我非常支持,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加入上海游泳队后,一切有了更好的开始,“我们的各种保障更充足了,所以2007年,我们又在澳洲训练了三个月。”

  关于未来

  所有模式都可以培养运动员

  如今,在上海游泳中心的全面帮助下,刘子歌的训练有了全面的保障。“由于是北方人习惯那里的天气,所以我们平时也大都在北方训练。”金炜说他的海舰游泳俱乐部也开始完善起来,“我们在辽宁的风景区九门口长城那建造了基地,有了25米的专业游泳池,训练条件也不错。”

  平时,刘子歌在俱乐部训练,比赛期间则随上海游泳队一起训练比赛。这样的模式让刘子歌和石峰都很适应。“这还不是一回事。”说起与国外俱乐部模式的比较,金炜笑着说,“其实我没整理过什么模式,我只是想办法让运动员能做得更好。”

  或许,现在的刘子歌还算不上纯粹的游泳俱乐部模式下培养的奥运冠军。不过,在众多从体工队和体校走出的冠军中,她多少代表着一种突破。

  “长期以来,我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成人游泳俱乐部,而发达国家比比皆是。俱乐部不仅可以推动群众游泳、组队参加成人游泳比赛。”在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社会活动部副主任曹庆珠看来,未来包括俱乐部在内的模式都是培养运动员和冠军的方向,“在社会化培养竞技游泳人才方面,俱乐部也是一条重要途径,今后奥运苗子完全从俱乐部成长起来都是有可能的。”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