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中国军团 > 中国游泳、花游、水球队征战北京奥运会 > 水球 > 正文
新华社记者周欣 杨金志 徐宜军
水立方被誉为“游泳圣殿”,哀兵姿态作战的中国游泳队在家门口收获了1金3银2铜,创造了自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金花时代”后的第一次辉煌;第一次“占满”决赛从第四到第八名席位,第一次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方式站上冠军领奖台,第一次不再阴盛阳衰,实现了水中芙蓉绽放和蛟龙出海的“阴阳和谐”……
太多的第一次,中国游泳能够在水立方奏响国歌、升起五星国旗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模式:中西合璧
中国游泳界曾经有个“盲点”,认为聘请外籍教练,是证明自己不行,否定自己的表现。但在备战北京奥运会的最后阶段,中国游泳不再故步自封、闭门造车,积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方式,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
刘子歌,女子200米蝶泳金牌得主,世界纪录保持者,其教练金炜本人就在澳大利亚俱乐部执教过四年,师从名帅肯·伍德,他采用包含“澳洲元素”的技术、训练理念和手段,打造出了奥运冠军。这对师徒曾经两次赴澳大利亚,与当时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斯基佩尔同池训练。
张琳在男子400米自由泳中拼得一枚银牌,创造了中国男子泳将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他的胜利同样受益于澳大利亚人、世界纪录保持者、恩师丹尼斯·科特莱尔。张琳从去年底至奥运会开赛前,去过两次澳洲、接受了前后共半年的强化训练。更重要的是,他的中国教练陈映红把所有的训练计划和安排传回国内,供国内教练资源共享,了解国外的最新训练理念。
焦刘洋,女子200米蝶泳银牌得主;庞佳颖,女子200米自由泳铜牌。她们的教练刘海涛和潘佳章虽然没有国外执教经验,但善于钻研业务,也掌握了世界先进的训练手段。
去年底,法国游泳队在大连训练,所有国家队教练员都飞过去,积极交流训练心得和体会。
进入奥运年后,中国游泳犹如“车轮大战”般地大量请进外国教练和专家来讲课探讨,努力提高教练员的业务理论水平。从美国教练员协会主席比尔·威德利、现美国队主教练、世界级教练马克·舒伯特,澳大利亚短距离训练奠基人、前奥运冠军苏珊·奥尼尔的教练斯科特·沃克、日本的雅典奥运冠军柴田亚衣的教练田中孝夫、长期在美国研究游泳训练的专家蒋金日等都出现在国家体育总局游泳馆里。
索普、哈克特、佩尔索、菲尔普斯等泳坛巨星以各种方式频频造访北京,也让中国游泳选手看到了世界。
距离奥运会开赛前两个月,经验丰富的澳大利亚外教奥托火线加盟,专门针对运动员出发、转身和接力交接棒技术等细节进行强化。张琳的澳洲外教亲自到京,为他制定了精细的赛前准备计划……
事实证明,中国游泳的成功之处在于多种模式并存,“集百家之长,走自己的路”才是正道。
目标:“押宝”女子200米蝶泳
从雅典到北京,从蛙后罗雪娟,到“并蒂莲”刘子歌和焦刘洋在“水立方”摘金夺银,中国游泳寻找到了“金矿”--200米蝶泳。
对中国游泳来说,争取这个项目的金牌早在意料之中,两个初出茅庐的小将都有实力拼下这一金来,只是出于战略考虑,一直低调,没有对外公布而已。
原来,中国游泳通过多年来的数据分析,早就发现自从2004年至今,女子200米蝶泳的世界水平始终停滞不前,没有像其他项目那样有顶尖高手冒出,或是大幅度或是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决定在这个项目上“搏一把”。
现阶段,中国正好“盛产”女子蝶泳选手,从100米距离的周雅菲、徐妍玮、邓碧莹,到200米的刘子歌、焦刘洋、黄晓彤等,有完整而深厚的人才梯队。
在女子200米蝶泳决赛中,刘子歌和焦刘洋的技术堪称最合理、省力而有效,这说明中国游泳在蝶泳技术、专项训练、比赛能力训练以及赛前调节等方面,都走到了世界前列。
张亚东表示:“我们早就把这个项目定为突破口,一直以来无法对外公布,是担心提前暴露目标,对手群起而攻之,这块金牌拿到手,我们才松口气。”
此外,张琳的男子400米自由泳也是“计划中的胜利”,这是在分析对手实力和自己澳洲特训后的合理预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国水军用到了水立方,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过程:瘦身显功力
高尔基说过:鹰有时会飞得比鸡低,但是鸡永远飞不到鹰的高度。
2007年底以前,国家体育总局的两个游泳馆,最多时曾容纳过170多名运动员在水里扑腾,场面颇为壮观,仿佛到了夏天时纷纷躲进泳池乘凉的“群众场”。这意味着,本该是顶尖高手的国家队训练池,每条泳道里至少有7、8个人在“打水仗”。
这也正是外界一直不明白的地方:中国游泳能拥有170多人的国家队阵容,实力不可小看。美国、澳大利亚等游泳强国的奥运阵容不过40多人,平时都是分散在各地自己训练,只有在大赛前才实行集训。所以始终有中国队“雪藏实力、水立方要爆冷”的猜疑和说法。
其实,众多中国选手同池训练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整体实力和水平,让更多省市教练与国家级教练交流。但是结果却是国家队的优势资源被分散了,无形中“冷落了尖子,漏掉了苗子,忽略了中间力量”。
进入2008年,中国游泳忍痛“瘦身”,队伍规模逐渐减少,到绍兴全国冠军赛后更是缩减到了70人以内,集中对准重点队员,提供训练、科研、医疗、营养等全方位的保证 。
从“散养”到“精养”,从量变到质变,中国游泳的成功有其必然性。
手段:科技介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游泳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现在的国家队里有一个20多人、堪称“豪华”的科研队伍,包括运动生理生化、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等多学科专业人员,每一个学科背后又有着来自北京体育大学,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运动医学所等研究单位的强大的专家群支撑。此外还有临床医学小组,包括内科、创伤科,中医,针灸按摩等专业人员。
教练员随时掌握来自日本、韩国、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各种信息,包括各个大赛的比赛成绩以及重点运动员的训练动态,重点队伍的训练动态。
中国游泳队科医组组长、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陆一帆表示:“重视科研、让科研工作更深地介入训练是这一个奥运周期内的重要课题。我们现在可以用成绩来检验成果。但是我们还需要加大科研力度,解决训练效率、突出强度以及比赛能力的问题。”
当为期8天的“水立方”泳池大战硝烟散尽,“泳池圣殿”并没有“化腐朽为神奇”,只是有幸见证了世界游泳的疯狂和中国水军的崛起。
对于中国游泳来说,水立方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