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娟娟两年治愈“黄心病” 被射箭选择为射箭而生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5日16:39   金羊网-羊城晚报

  林本剑、周方平、谷正中

  “不是我选射箭,是射箭选择了我。”张娟娟如此说。

  两年治愈“黄心病”

  张娟娟练射箭是半路出家。

  “娟娟的长相、骨架都像爸爸,肩宽体壮,像个男孩。从小就长得棒实。到小学五年级,娟娟就长到了1.64米,被莱西体校录取,教练选了去掷铁饼,期间也练习过铅球和标枪。时间不长,又改成了射击。反正,开始的时候就没有想过会去射箭。”母亲孙荣珍回忆道。

  张娟娟14岁时,射箭选择了她。“那天正好去食堂打饭,路过办公室,遇到了一个教练,他问我愿不愿意练射箭,射箭是啥呀?那时我还不知道射箭是什么呢,”张娟娟说:“不过,练就练吧!”

  就这样,青岛市射箭队教练曲月风把她带走了。

  但是练射箭很久,张娟娟都没有机会拿起箭和弓。

  回忆当年,她记忆犹新:“第一天练射箭,我压根儿连弓的影子都没看到,一整天做的就是摆射箭的姿势。第二天,仍然没有弓,教练给我们的是一根皮条,练力量。后来一根皮条换了两根,再过些天变成了三根。每天我们就是那么分腿一站,摆姿势。”

  她说:“那个时候,特别想真的去拉一下弓。当时有的队员不爱练,教练就拿了张弓,给那些听话的队员试试。一张弓要一万多块钱,在我们队里是很珍贵的。后来,我也得到机会去拉弓了。结果,没拉开。”

  弓没拉开,张娟娟又开始了每天的基本功训练。每天拉“皮条”300多次,拉开了还得停住,刚开始还行,次数多了,胳膊直抖,实在撑不住了想往回缩,就会听到教练“拉回去”的大吼。“也曾经灰心过,但父母就跟我说,咱农家娃连这点苦都吃不消,还能干啥?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打退堂鼓”。

  从青岛队到山东省队不久,张娟娟就犯了射箭运动员独有的“黄心病”。

  “黄心病”极难治愈。由于射箭运动员常年瞄准箭靶中央的黄心,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潜意识里抗拒,进而使动作变形,导致箭偏离靶心。不少优秀选手因为得了这种病而不得不放弃。

  孙荣珍说:“娟娟有一段时间总是射不中靶心的黄色区域,她自己也非常沮丧,打电话回家说自己累了,不想练了。”

  在教练和父母的帮助下,张娟娟打消了这个念头,并在教练的指导下努力克服“黄心病”。“治病”其实也是挑战自我的过程。因为射不中靶心,从1997年到1998年,她都没有参加比赛,队友出去比赛,她都一个人在训练场上机械地重复瞄准动作———搭箭、拉弓、瞄准、发射。最终,她成功了。

  为射箭队一偿夙愿

  张娟娟似乎就为箭而生。她把射箭当作生命的全部,是一生的梦想。

  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何影作为中国女子射箭队中的老大姐,带领张娟娟和林桑与韩国队决战,最终以1环之差惜败,屈居亚军。如今,何影和林桑带着遗憾离开了赛场,只有张娟娟在坚持,成为新的领军人物,昨天最终打破了“韩国不败”的神话。

  1996年6月,张娟娟学箭一年后参加省级比赛,那次比赛设单项距离奖、全能奖等共10个奖项,结果她一人拿了8个。2001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射箭锦标赛,是她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也是第一次作为国家队员参赛。当时队里给她的任务是夺取奖牌,但在争取前4名的淘汰赛中,张娟娟的第三支箭射出时箭尾突然脱落,只中了3环。张娟娟回忆,后来打团体淘汰赛时,很多人都为她捏了一把汗—她还行吗?然而,张娟娟早把前两天的失利甩到一边,专注比赛,最终和队友一起战胜韩国队,夺得团体冠军。

  这是中韩射箭在世界大赛对决史上中国队唯一的胜利。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队获得一枚女子个人银牌,李玲娟在决赛中败给韩国射手。此后,中国队获得1992年奥运会女团银牌、1996年奥运会女子个人银牌,2004年和2008年奥运会女团银牌,都是在决赛中败给了韩国选手。中国射箭队似乎也有“恐韩症”,一枚奥运金牌,成了梦寐以求的目标。

  昨天,张娟娟终于实现了射箭队24年的心愿。“韩国已经垄断箭坛多年了,为了这块金牌,我们都坚持了这么多年,今天终于等到了,中国射箭队终于出了一口气”。

  特派记者 林本剑 周方平 谷正中

  (本报北京专电)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