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射箭选择了张娟娟 男友与未来婆婆看着她夺冠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5日20:13   体坛周报

  “不是我选的射箭,是射箭选择了我。”张娟娟回顾自己的体育之路时说。

  射箭是啥?练就练吧

  1981年,张娟娟出生在青岛莱西河头店镇抬头村一个农村家庭。由于肩宽体壮像个男孩,小时候学的是铁饼、铅球和标枪。到五年级时,她长到了1.64米,被莱西体校录取,专练铁饼。时间不长,教练又说:“你去练个轻松的吧。”于是开始练射击。再后来,她遇到青岛市射箭队教练曲月风,曲问她愿不愿意练射箭。“射箭是啥呀?”教练解释了一番后,娟娟大大咧咧地说:“练就练吧!”

  没想到一练却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1995年入了青岛射箭队后,张娟娟就很少回家,13年来甚至从没在家过年,因为过年时往往正是射箭队冬训的时候。“娟娟从小比较内向,但她非常能吃苦,年纪小小便相当成熟懂事,骨子里有一股天生不服输的韧劲。”夺冠后,母亲孙荣珍欣慰地说。

  母亲没有说娟娟在射箭道路上的苦处。事实上,在1995年7月第一天练射箭,满怀好奇的她连弓的影子都没看到,一整天做的就是摆射箭的姿势。第二天,仍然没有弓,教练给她的是一根皮条,练力量。后来慢慢换成两根,三根,每天她们就是那么分腿一站,然后开始“拉皮条”。不时有脆响的“啪”声,那是教练弯腰给她们拍腿上的蚊子。有的队员不爱练,教练就拿了张弓,给那些听话的队员试试。一张弓要一万多元钱,边上的人当然眼红。

  两年改掉“黄心病”

  后来,娟娟终于可以拉弓了。刚开始根本拉不开,不过浮躁的心倒是就此踏实下来。每天都埋头进行拉弓训练,一天拉弓300多次,拉开了还得停住。刚开始还行,次数多了,停住弓时胳膊直抖,实在撑不住了想往回缩,这时就会听到教练的吼声:“拉回去!”

  后来开始瞄靶了,可张娟娟又犯了射箭运动员独有的“黄心病”:只要一瞄到箭靶的黄心(9环和10环),弓就晃个不停。很多射箭运动员因为过不了“黄心病”这一关而退出,但张娟娟硬是挺了过去,当然,为改掉这毛病她下了两年多的苦功。

  在那些日子里,张娟娟也曾灰心过,有时往家里打电话说太累了。父母就告诉她:“咱农家娃,连这点苦都吃不消还能干啥?就好像推小车爬坡,只能进不能退!”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打退堂鼓。有一次还和父母说:“爸妈,我懂事了,你们等我的好消息吧!”

  1996年6月,学箭仅一年,张娟娟参加山东省“希望杯”射箭比赛就拿了冠军。那次比赛设了单项距离奖、全能奖等共10个奖项,她一个人拿了8个。2001年北京世界射箭锦标赛,张娟娟第一次作为国家队员参赛。在1/4决赛中,张娟娟箭尾突然脱落,只中了3环,最终只排名第八;2004雅典奥运会,她在女团决赛中因1环之差与冠军擦肩而过。张娟娟说,这些不是失败,而是一种激励。4年后,上帝还了张娟娟这1环,她在北京夺得了金牌。14日早上到下午,她家乡的无数乡亲父老聚在电视机旁,为她欢呼。

  未来婆婆从新疆赶来加油

  在张娟娟的看台上,还有两个特殊观众:男友薛海峰,以及她未来的婆婆,二人同时为她加油。

  薛海峰是国家男子射箭队的,几天前刚获得了团体铜牌。这次奥运会,薛妈妈专门来到了北京,“我7号就到北京了,可一直都没见到海峰和娟娟,教练把他们看得死死的,不让出奥运村。”薛妈妈对记者说。

  在昨天的射箭场,薛妈妈坐在观众席的一个角落里,在极度紧张中目睹了张娟娟的比赛。“最后一箭,还下大雨呢,我的两件雨衣都湿了。看到她射中9环,金牌已经拿上了,我和其他观众一样站起来拍手大喊,那叫高兴啊。”薛妈妈说。比赛结束之后,薛妈妈没有像其他观众一样退场,而是在座位上等待,希望在新闻发布会之后能和娟娟说说话。突然她发现,儿子也在运动员通道的附近站着,母子俩互相招了招手,儿子示意她在上面等着。最后终于见面了,母子二人拥抱了一下,妈妈说:“太好了,太好了!”薛海峰只是傻傻笑着,“就是就是。”

  在新疆老家的薛爸爸,也给老伴打来了电话。“他爸也高兴得不行,说娟娟太厉害了。从海峰拿牌以后,天天都有人来家里庆贺喝酒。”薛妈妈说。说到两人的婚期,薛妈妈叹了口气,“家里把什么都准备好了,可不敢和他们商量。比赛前不敢打电话,害怕影响他们;现在比赛结束了,更忙了。实在不行,今年就先把证先领了吧。明年还有全运会,又没时间了。”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