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国际马拉松知名度不断提升 为“东方明珠”增辉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5月13日11:20  中国体育报

  景观体育是上海的特色品牌。作为城市景观体育的亮点之一,中国“四大马拉松”赛事之一的上海“东丽杯”国际马拉松赛 , 历经12个春秋,蜚声中外,成为国际田联公路跑委员会中的新成员。

  白驹过隙。从 1996 年始,这项赛事迄今已成功举办了整整 11 届。既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赛事,也是市民的“狂欢节”,更是上海全民健身节和城市景观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张名副其实的城市名片。

  风风雨雨12年 知名度不断提升

  12年来,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知名度不断提升,规模大、影响广、效果好,形成开放成果、城市特色、经济实力和文明形象的充分展示。

  参赛人数不断上升。随着赛事的宣传影响及广大市民对马拉松运动的不断了解,比赛项目从男女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增设了4.5公里健身跑;参赛人数从最初的不足6000 人猛增到如今的近20000人;参赛省市从10个增加到27个;参赛国家和地区从6个扩展到 37个,遍布五大洲。据统计,共有超过128636人次参加了历届上海国际马拉松赛。

  运动成绩逐年提高。凭借出色的赛事组织工作以及环境优美、气氛融洽的比赛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国际知名选手参加。近年来,先后有日本、肯尼亚等进入世界马拉松前30名的运动员来沪角逐,并迅速带动了整个赛事成绩的提高。2007年更是“双喜临门”,马拉松冠军奖金提高至10万美元,男女马拉松双双破纪录。此举有利扩展渠道吸引世界级选手参与。

  景观赛道 吸引大众参与

  景观设施与体育活动巧妙结合,展现出城市特有的景观魅力。从 2001 年开始,“中华第一街”南京路成为国际马拉松赛的黄金跑道。

  从“万国博览”之称的外滩起跑,沿途经过繁华的南京路、静安公园、宋庆龄纪念馆等人文景观,宜人的街景,吸引了不少外国选手。一些外国选手兴致勃勃地拖家带口来参赛,边跑边看新上海。城市魅力在比赛途中展示了出来,也为运动员出成绩创造了条件。

  人性化服务 加速品牌发展

  以运动员需求为导向,提供各类人性化服务,是品牌发展的必需条件。上海马拉松赛在打造品牌赛事、突出特色上下工夫,各项基础设施正日臻完善。

  严密的安全网络更健全。以“保心丸、救护车、选手往返班车、志愿者、临时检测站”诸多措施构筑安全网。起点设有血压测量站,加强监控;途中每 5公里配一个医生、一个给水站,每公里有位懂得医疗基本救护知识的志愿者,沿线做好“重点监护”;4辆救护车全程监控,确保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有293名裁判员、 460余名志愿者安全员和公安干警参与服务,为运动员“保驾护航”。

  借科学之手服务运动员。由专业公司开发数据库,保障了赛后快速提供运动成绩,也为组委会掌握选手变化提供重要信息。采用运动成绩双记录的芯片计时器,运动员通过起点、终点芯片计时系统,快速准确地获得比赛成绩和净时间,为个性化服务提供科学数据。

  丰富马拉松文化土壤

  随着品牌影响力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人热情参与,蕴藏着可观的商业开发价值。

  赛事 LOGO 的开发:以代表动力、活跃、兴奋、积极的红色,智慧、信心、保护、安全的蓝色及好运、希望、稳定、成功的绿色组成三色人主体,展现马拉松运动的魅力所在。推出吉祥物“东东”:不断开发纪念邮品、钥匙圈、画册等衍生产品。举办赛前展示会,向公众传递赛事所蕴含的理念及独特的文化,丰富了赛事内涵,市场运作水平不断提高。

  展望未来,上海将学习借鉴中外经验,兼收并蓄。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邱伟昌表示,“我们会坚持人性化办赛,推行科学健身,逐步把上海国际马拉松品牌推向世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