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直接影响比赛胜负的另一大因素,是比赛时的心态和经验。林民伋认为,几位实力相当的高手在奥运会上同场竞技,比得已经不全是实力,还要比谁的失误少。从这个意义上说,心态和经验就成了制胜的关键了。目前,可以说刘翔和罗伯斯的压力是一样大,但刘翔的比赛经验显然比罗伯斯丰富。其他不说,单就刘翔排除干扰的能力看,他就比一些优秀运动员好,“你跑你的,我跑我的”,决不受干扰。譬如,今年他在今年大阪世锦赛决赛里,他被分在一般运动员认为最不利的第9道上,他照样赢了同场诸如杜库雷、特拉梅尔等高手夺得冠军。如果一名选手在赛道上会受邻道运动员的节奏干扰、牵制的话,那他就完了。所以,林民伋相信,刘翔经历过奥运会、世锦赛决赛这样的场面,大赛经验多,也能帮助他排除干扰。
至于有人担心,刘翔今年6月在美国举行的国际田联大奖赛尤金站比赛里,因抢跑而被罚,奥运会里他会不会“故态重萌”呢?或者说,刘翔会不会因为抓起跑反应去冒险“压枪”?林民伋说,绝对不可能,刘翔平时起跑都比较稳定,他也不可能去试枪“适应”发令员。这是因为,第一,这是奥运会,所有运动员不会为这种无谓的冒险而牺牲准备了几年的比赛机会;第二,发令员要看到所有运动员起跑姿态全部到位稳定后才发枪,选手是无法适应发令裁判的。至多可能有人会抢跑一次,以便让大家“公平”出发。
悬念之三:比赛状态出得早是利是弊?
有人以为,罗伯斯在奥运会以前一两个月里,状态极佳,连续跑出12秒87、12秒88、12秒91这样的好成绩,是不是比赛状态出得过早而不利于奥运会期间的发挥。有法国一位教练认为,刘翔近几个月没有参加任何比赛,也不利于他在奥运会里的状态发挥,“他不可能在最近一段时间里爆发”。甚至一些国内的媒体担心,刘翔的比赛安排在奥运会的中后期,使他过早感受了奥运会气氛而影响他比赛的状态,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朱建华”。
是不是比赛多、成绩佳就把握大,而比赛少就胜出几率小呢?当然,牙买加的博尔特今年早些时候100米跑出的9秒72的世界新纪录,这次奥运会百米飞人大战仍跑出9秒69的新纪录,让人瞠目。但林民伋认为,赛前成绩不是奥运会夺冠军的绝对指标,关键在于大赛前安排训练强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果刘翔的腿伤已无大碍;目前训练强度安排得当的话,同样可以激发他的比赛状态。2006年上半年,刘翔的状态和今年情形极其相似,结果他在7月还是创造了世界纪录。
罗伯斯年轻、冲击势头足,这是对他有利的一面,但林民伋认为,我们不应该忽视另一个因素——现在比的是奥运会,一是比赛选手多,要经历预赛、次赛、复赛再到决赛,总共分4天比赛;二是高手集中,你不能忽视任何一场比赛,尤其到了复赛,一旦放得太松,就有可能被淘汰。因此,优秀教练员或运动员都懂得如何科学地安排训练和比赛节奏,制订相应的比赛强度,合理分配体力。从这一点出发,教练制订赛前训练强度的拿捏,就显得分外重要了。而刘翔和他的教练已经经历过一次奥运会比赛的训练安排,估计对他们参加这次比赛会有所帮助。
悬念之四:金牌争夺战里会不会出现“第三者”?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高手林立的110米栏比赛里,林民伋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小。其中,美国的特拉梅尔与奥里弗威胁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