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皇天不负有心人,杜婧、于洋奇迹般地挣够了积分,搭上了奥运末班车。
在出征奥运的三对女双组合中,杜婧/于洋是最年轻的一对选手,她们的“速度力量型”打法也顺应了国际羽坛发展的潮流。杜婧力量大,后场劈杀威力无穷;于洋脚步灵,速度快,两人互补,成为一对完美的组合。
8年前,她们首次拿下女双冠军
在获得这块奥运会金牌之前,这两个来自辽宁鞍山的姑娘恐怕还不为人所知,但战胜了这对韩国名将后,她们一夜成名。这时很多人才发现,这对师出同门的“假小子”为胜利的这一刻,足足付出了12年的艰苦训练。
9岁那年,好动的于洋跟着妈妈来到鞍山矿山子弟小学玩,拿着拍子的小于洋打得有板有眼,被鞍山体校的张强教练一眼看中。就这样,于洋进了体校,在那里,她认识了现在的搭档——杜婧。
在张强教练的印象中,有两件事情令他印象深刻。有一年的春节,大年初三鞍山飘起大雪,深得没过了膝盖。当他走进馆里时,却看到杜婧已经拿着球拍等待他了。原来,杜婧跟着爸爸走了十几公里的路才赶到了训练馆。同样的事情也出现在了于洋身上。有一次,鞍山下了一场大雨,积水都已经没过了地面,但于洋硬是顶着大雨来到了训练馆。“这两孩子从不缺课”。
在各自练习了一段时间的单打后,8年前,两个人开始配对。在2000年的辽宁省运会上,杜婧和于洋第一次得了女双冠军。随后,两人一起顺利地进入国家队。
于洋、杜靖自从打球以来,她们的父母就很少到现场看球。因为李永波一直嘱咐:“你们家长最好都别来,那样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和负担。”
于洋的母亲在赛后接受采访时透露,“网络视频聊天”成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工具。“我和杜婧妈差不多都是两年前买的电脑,请人给调试好,等她们上来了,我们鼠标一点就行了。”每次,于洋杜婧跟家人视频,两家都像过节一样。“孩子从小就在外面,这么多年都不在身边,也只有视频聊天的时候可以看看孩子什么样了。”杜婧的母亲说。(1610302)新华社、全国奥运媒体联盟供稿
同题问答
两姑娘常被叫错
早报北京电 于洋和杜婧,不仅在赛场上默契无比,在生活中同样是“珠联璧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俩就展示了这种无与伦比的默契。
问题一:平时喜欢打扮吗?
于洋:我从小到大都是和男孩玩,对于女孩子怎么打扮不太注意,甚至有时候球队内开晚会时,口红没等画完就赶紧擦了,要不不敢见人。
杜婧:总是没有时间打扮自己,我和于洋都有许多耳环,经常换着戴,这样可以提醒别人我们是女孩子,要不总有人把我们当男孩子。
问题二:介意被叫“假小子”吗?
于洋:说不好。有一次在北京西单,有两个小姑娘在我身旁说,那小子真帅!我心里挺高兴的,起码帅呀!
杜婧:其实我们就是从小练体育养成这样直爽的性格,但是我感觉自己还是有很多女孩子都有的梦想,就是外表上不太明显。
问题三:你们俩像吗?
于洋:不光我俩,我们东北的几个队员都这样,张宁姐也是大嗓门,人家都说我们是典型的东北姑娘。
杜婧:确实,刚到国家队时,教练总叫错。最有意思的是宿舍看门的大爷,有一次于洋前脚出去,我后脚跟着出去,大爷就问我,你不是才出去吗?(1610301)
全国奥运媒体联盟记者 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