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中国备战 > 中国女篮征战北京奥运会 > 篮球 > 正文
三场钻石杯,宋晓云为首发后卫,平均上场30分钟,共拿17分,助攻10次,22投仅7中;第一替补张晗兰共得10分3次助攻;第三组织后卫邵婷婷上场时间有限,3场共2分1次助攻。女篮三场共失误53次,场均17.7次,冷冰冰的数据,是中国女篮组织后卫们的真实写照。
记者杨毅海宁报道
宋晓云带球飞奔,中国女篮的反击波开浪裂,整个场地上,都可以听见宋晓云尖厉的大喊:“拉开!拉开!”陈楠和苗立杰拉向两侧,但宋晓云的急停跳投应声砸在筐上,对手立刻掀起了快攻。
在联防面前,宋晓云一直把球控制在手里,中国女篮的进攻节奏忽然停滞了下来,陈晓丽不得不拉向三分线外,但她直到24秒只剩2秒的时候才接到了球。陈晓丽不得不在紧逼防守面前仓促出手,这是一记三不沾。
“我们对机会的把握还是不够成熟,进攻上有时候一味的快,没有快慢结合,没有控制好进攻节奏,”大前锋陈晓丽在中国女篮输给澳大利亚队之后说。节奏控制不力,问题直接指向进攻的发动机——组织后卫。
事实上,宋晓云已经是目前这支球队,甚至这个国家最好的后卫。当表达这个观点的时候,马赫夸张地大喊:“HANDS DOWN!HANDS DOWN!(双手下垂,澳洲俚语,表达绝对的同意)”
宋晓云同时也是中国女篮现在资历最老的球员之一。是宫鲁鸣时代的“黄埔一期”成员,即使是这批球员,也没人拥有宋晓云这样的出勤率。这8年,她出战过3届亚锦赛(2001,2003,2005,2007年由二队参赛)、2届亚运会(2002釜山,2006多哈)、2届世锦赛(2002江苏、2006巴西)和一届奥运会(2004雅典)。一共8届亚洲和世界大赛,而矛盾在于,宋晓云总是被认为控制不住节奏、不能聪明的组织进攻,但位置却越来越稳定。
“她总是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就冲上去了,”女篮前任主帅宫鲁鸣当年说,“但你看看,现在还有谁可以用?”
在宫鲁鸣时代,中国女篮的另一名组织后卫是潘巍——一名从前锋改打后卫的美女球员。潘巍相对速度慢,突破能力弱,但掌握局面的能力相对更强。宋晓云作为替补上场,用她的速度改变比赛节奏,每当她上场,就是要让球队冲起来。但即使是潘巍,也从来没让后卫出身的宫鲁鸣真正满意过。自丛学娣、郑冬梅之后,中国女篮就失去了真正令人放心的后卫。
“现在这批球员,从小技术基础打的都不好,整个技术的运用、衔接、基本功都不扎实,和我们那代人的差距太大了。在这方面,现在男女篮都存在这个问题,这都是这批青少年所处的环境不抓训练造成的。所以即使进了国家队,每个人往往就是一个特点,不全面,一旦特点被遏制住,就不会打了,”当年曾经帮助中国女篮两夺世界亚军的攻击后卫李昕说。
雅典奥运之后,中国女篮铩羽而归,宫鲁鸣离任,潘巍退役,马赫走马上任,宋晓云成为了他的首发组织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