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中国拳击谋划“后奥运时代”出路 职业化成必然趋势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23日08:30  北京日报

  4年前,贵州拳手邹市明在雅典奥运会勇夺铜牌,为中国拳击打破了奥运奖牌“零”的纪录,从而让“沉寂”多年的中国拳击运动又进入人们的视线;4年后,正在埋头苦练的邹市明,立志要在北京奥运会上以更优异成绩为中国拳击赢得更广泛的关注。不过,一个体育项目要取得广泛的关注度,不仅需要明星运动员,更需要良好的基础。为此,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已在悄悄谋划中国拳击运动“后奥运时代”的发展之路。该中心主任常建平昨天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商业化和职业化是中国拳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拳击联赛正在孕育中

  “中国拳击市场化道路的第一步,就是推出自己的俱乐部联赛。”说到还没有“降生”的联赛,常建平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之情。他透露,为了吸引更多社会关注,积极推动拳击运动在国内的发展,拳跆中心从2006年底就开始悄悄筹划成立联赛。只不过,为了备战奥运,联赛的筹备暂时减缓。常建平说:“国内现有的观众基础很不错,统计数字表明,中国每周有3000多万人关注拳击赛事转播,国内偶尔举办的职业赛事场面也很热闹,根本无需担心联赛上座率。”

  “以俱乐部为参加联赛的单位,也是为了促进地方队与企业‘联姻’,提升拳击在中国的生命力。”常建平还透露,联赛的具体形式仍在设计中,主客场赛制极有可能被采纳。“一名拳手如果在主场获胜,一定能充分调动当地群众关注、参与的积极性。”常建平说,“我们就是要树立这种明星选手,从而扩大拳击运动的影响。”他还透露,联赛不排除“引进”外国高手,提高比赛观赏性的可能。

  -中国拳击向职业化迈进

  除了推出联赛,推进中国拳击运动职业化也是拳跆中心正在酝酿的“大动作”。常建平说,“奥运会拳击”与职业拳击不是相同的概念,随着以吴经国为主席的国际拳联新领导层上任后,国际拳联及其下属的各协会已准备向职业拳击敞开大门。因此,拳迷们希望看到世界顶级职业拳击手参加奥运会的“梦想”并非没有实现的可能,而非职业选手也将有机会与职业拳王过招。

  常建平介绍,中国拳击的职业化命题目前还处在论证阶段,拳跆中心还未向国家体育总局申请将拳击作为职业运动开展,但各方面有利条件已基本具备。

  职业化对拳击运动的市场化有何意义?常建平认为,职业化的目的就是建立管理机制,防止人才流失,这样才能留住市场。目前国内业余、职业拳击在不同管理模式下并行发展,这易导致优秀拳手被职业拳击“挖”走。“我们如果不走职业化道路,像邹市明这种有影响力的拳手一旦转投职业拳击,必定带走市场。”

  -用奥运金牌聚集人气

  要扩大市场,发展大众拳击必不可少。常建平表示,拳跆中心已在京开始筹建中国拳击学校,在全国各城市建立大众拳击俱乐部,协助三亚申请承建国际拳联亚洲培训中心……这一系列举措,都是拳跆中心在培养群众基础方面做出的努力。

  但常建平认为,大众拳击的发展潜力有限,拳击在中国的推广始终要走精兵之路,即通过培养尖子选手、为观众奉献高水平赛事,吸引更多人关注。“所以我们目前最大的任务就是力争奥运金牌,为拳击在中国‘后奥运时代’的发展打下基础。”常建平坦言,邹市明所在的48公斤级仍是中国拳击最大的奥运冲金点,“通过创造佳绩激发群众的热情,树立拳击的社会形象,市场化自然会水到渠成。”

  本报记者 王笑笑 RJ231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