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中国备战 > 中国拳击、摔跤队备战北京奥运会 > 拳击 > 正文
新华网北京7月25日电(记者费列娜)贵州小伙邹市明的名气可与他的个头不相当。他在中国拳击界的名头就像篮球界的姚明和跨栏界的刘翔。身高1米62,体重48公斤,今年27岁的邹市明身负中国拳击在北京奥运会夺金的重担。
人们对他寄予厚望是有理由的。2003年,邹市明的出现改变了中国业余拳击“不堪一击”的历史。03年世锦赛,他击败了后来的雅典奥运会冠军巴特雷米,为中国拳击赢得了第一枚世锦赛奖牌;雅典奥运会上,邹市明一路淘汰强敌,获得中国拳击第一块奥运奖牌—铜牌;2005年绵阳世锦赛,邹市明登上最高领奖台,斩获中国拳击世锦赛首金;2007年芝加哥世锦赛,成功卫冕的邹市明已然是世界拳坛的48公斤级的王者。他灵活的步伐、快速的组合拳、神出鬼没的拳路,经常有让对手有劲儿无处使的感觉,他的诡异打法也为他赢得了“狐狸拳”、“海盗拳”的美誉。
幼年时的邹市明和他的父母做梦也不会想到有一天邹会成为拳王。“他小时候长得特别秀气,性格也内向,我们都把他当女孩养,”邹市明的母亲宋永慧说。在他们家的相册里,有一张发黄的相片记录了邹市明的三岁—一个留着长长卷发、大大眼睛的“小女孩”,像个洋娃娃。少年时的邹市明性格腼腆,身材瘦小,老是被同学欺负,父母的管教也很严,这让他觉得压抑,也形成了逆反心理。“看到我脸上这块疤了吧?小时候让女孩子抓的!我小时候老被欺负,男孩子欺负,女孩子也欺负,因为我个子比较瘦小嘛,想打也打不过他们。”说到练拳击的渊源,邹市明道出了这段鲜为人知的“秘密”。
为此,他在13岁时不顾父母的反对进了体校学习武术,梦想有一天当大侠,有朝一日可以除暴安良。“可是练了一段时间,觉得武术像花拳绣腿练得不过瘾,后来拳击队的张传良教练相中了我,我就跟他练起拳击了,而且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邹市明说,他喜欢这种面对面的激烈对抗,“往台上一站,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勇士!那种感觉太爽了!”
其实,邹市明的身体条件和先天能力并不占优,他身形瘦小,显得形单力薄,臂展较短,另外抗击打能力也比较弱,许多教练员一开始并不看好他。但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因为力量还不足以和别人抗衡,他只好不断移动、突然反击再移动,一刻不停游走。渐渐的,他逐步具备了很强的移动和反击能力,锻炼出属于他自己特点的打法。
他的恩师,曾经担任过武术教练的张传良更是结合邹市明身上有武术底子的特点,将一些武术动作和技法糅合到邹市明的拳击路数中。邹市明笑着说:“那就是依靠快速的步伐移动和躲闪,来避开对手的重拳,然后在迂回周旋中寻找机会。我15岁练拳击,此前练的都是武术,结合起来并不困难。”他依靠这套灵动的拳术,在2003年第一次参加世界业余拳击锦标赛时就一举夺得了亚军,被老外惊呼为“黑马”。2005年中国绵阳举办的第13届世锦赛邹市明更上一层楼,力夺冠军。这次外国选手、教练和媒体都被他神出鬼没的拳术折服,改称他为“海盗”。到了去年邹市明蝉联了该赛事的冠军后,美国当地的媒体给了他一个最恰当的绰号“狐狸”,他的拳术也被冠以“狐狸拳”,形容他的出拳和脚步像狐狸般狡猾。英国《卫报》称邹市明“斗志似麻雀,动作像阿里”。中国拳王自此确立了在48公斤级傲视群雄的地位。
然而,邹拳王心中最大的遗憾就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拳击半决赛上,在领先两局的情况下被2003年世锦赛的手下败将、古巴选手巴特雷米在第三局用44秒的时间“复仇”成功,最终只得到一枚铜牌。
北京奥运会开赛在即,邹市明和其他9名参赛队友正争分夺秒地积极备战,希望能在家门口赢得开门红。对此,邹市明显得信心满满。他说:“在48公斤级这个项目上,其实没有我害怕的对手。我相信我自己,我认为我是世界上最强的。我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但他也表示自己绝不会轻敌,而会认真对待每一场比赛。“我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等到2008奥运会,把一块属于中国人的奥运拳击金牌拿回来,请大家祝福我,我也会更加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