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中国军团 > 中国击剑队征战北京奥运会 > 击剑 > 正文
□晨报记者 黄 嫣
仲维萍的经历和王磊很像,和几天前王磊无缘击剑男重个人16强的时候一样,在负于法国名将弗莱塞尔-科洛维奇止步女重个人八强后,仲维萍用一个笑脸来为自己的击剑生涯做了个了结。
她说,很满意。干净利落地就跟自己完成了任务一样轻松。
但没有人知道,这个乐观的上海姑娘,用怎样的一种坚强去完成了四年的蜕变。她离开过,又回来了,只为了心里一道她至今都不忍去触碰的伤疤。
雅典,心中的一根刺
时间还是要退回到四年前。2004年备战雅典奥运会时,仲维萍的腰椎间盘受伤,连鞋带都不能系。虽然,她以替补的身份参加雅典奥运会,却没有获得任何上场时间。那时候,仲维萍的情绪跌到了最低点。“随着代表团抵达雅典,组委会的大巴立即就把参赛运动员送往奥运村,而我只能站在角落边看着他们欢天喜地上车,搬行李,讨论着玩什么,吃什么。”
那天,仲维萍说她在马路上傻看了很久,直到大巴走了还在那里站着,直到腿麻了,才回过神来。“那种感觉就跟被抛弃了一样,每天我只能在驻地和训练场之间往返,我不曾触碰到任何真正有关于奥运的东西。是的,我的确是去了,但那里什么都不属于我。”
仲维萍的腰伤,大约过了一年才彻底好转。而这一年,也是自我期望很高的她,受到打击最多的一年。2005年全运会,仲维萍带伤参加,却一无所获,随后,她因为腰伤退出国家队。
2005年,仲维萍以为自己的体育人生就这样结束了,回来的晚上,她抱着妈妈失声痛哭。和5岁的时候,亲生父亲离开时一模一样。
四年前的故事,是仲维萍心中的一根刺,哪怕现在的她说起来,似乎还带有那么一点“咬牙切齿”的味道。仲维萍后来说,那两年的故事,其实是一道疤,永远也不会好,永远也不会忘记,但她永远也不会再去触碰。因为她跟自己说过,一定要回来。
重生,一家人的期望
2008年1月15日,仲维萍的体育事业新一页翻开。在2006年回到国家队之后,仲维萍一直在用一种坚韧的力量进行着恢复训练。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跟妈妈说想在个人项目上拼一拼。临行前,母亲江美琴用一句“心态要摆好噢”就当是赠言。其实,这其中背负了一家人太多的期望。
昨天,母亲江美琴在看台上见证了女儿离开的整个过程,复杂的眼神中夹杂着对女儿的担心。从女儿冲击奥运会资格赛开始,江美琴就一直在极端焦虑中度过。“电视里放着孩子的比赛,我只能一把一把地吞心脏病药,真的吃不消。”
母女连心。从亲生父亲在仲维萍5岁时去世开始,江美琴就一直告诉自己,要给女儿最大的幸福。所以之后找的老伴,也一定要对女儿好。
从仲维萍踏上奥运预选赛的征程一开始,就和妈妈保持着一站一个电话的联络。但最后一场比赛,父母等了半天都不见女儿的消息。熬到深夜,年纪半百的江美琴实在是顶不住了,就和丈夫在忐忑不安中睡下了。第二天起床,丈夫就说自己心脏不太舒服,江美琴估计也是担忧的情绪熬坏了老伴,只能两人搀扶着去医院配点药。
没想到拿着医生的处方刚走到药房门口,女儿的电话来了。那头惊喜的声音一下子吓得江美琴半天没有回过神来,“出线?你出什么线啊?”“我奥运会出线啦!我能去北京参加奥运会啦!”一听女儿的报喜声,江美琴乐得立即丢下处方就拉着老伴往外面冲,急得医生只能在背后追着喊:“你们慢点啊!心脏都不太好,经不起激动的!”
退役,想穿穿裙子
如今,这一切所有关于隐忍、拼搏的故事,都随着仲维萍女重个人赛事的结束而落下了帷幕。在无缘个人赛奖牌的同时,仲维萍也宣布了自己退役的宣言,她说自己快“奔三”了,不小了。
在仲维萍出征前,记者曾问过她北京奥运会回来想干什么,她说自己想穿穿裙子,因为自己长期练剑大腿特别粗只能穿男裤;还说自己想坐坐办公室,体味一下当淑女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样子。其实记者知道,这些都是玩笑话。仲维萍最想的事情是去亲生父亲的坟头坐坐,把这些年的故事,和他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