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赛中站 > 中国备战 > 中国国奥队备战北京奥运会 > 足球 > 正文
杜伊赶在硝烟散开之前被架空,由本土教头殷铁生接过重担,利弊比重不用多说,但殷铁生有一项优势是明确无疑的--了解球员。这不仅是说他在国青执教时曾带过这批年龄段球员,更是因为他在中国联赛中打拼多年,更便于了解联赛的输出。7月20日国奥1-0小胜澳大利亚,左右两边路分别打出山东鲁能和天津康师傅体系,应能证明这一点。
打活边路,这是杜伊帮助国奥队着重明确的,他也确实发掘、提高了一批人才,比如沈龙元或如今已不在队的及兴华。但杜伊对联赛的输出始终不大客观,比如说蒿俊闵的使用,也比如放弃了王永珀(也可能这不是由杜伊决定的)。至少殷铁生一上任就透露了王永珀还有戏赶上奥运会的消息。至少,与澳大利亚这场,崔鹏、苑维玮这鲁能系撑起了左路,蒿俊闵、谭望松这康师傅系支起了右翼。
鲁能是联赛中技战术含量最高的球队(不说“之一”,应该不算不客观),而蒿俊闵是中超极个别的“现象”之一。国字号球队不利用这些,只能说明多么的不正常。与澳队的这场热身,已初步证明了,对相对成熟的框架采取“拿来主义”的客观性,崔鹏即使换位到了左路,有了苑维玮、周海滨这两位鲁能队友的策应,拿球机会与配合的默契性起码是有保障的。
尤其是下半场,崔鹏数次策动下底攻势,苑维玮两番给出了高水准亮点,那次底线前跳起搓球的动作更是世界级的。崔鹏个人的下底冲击力,应该说不如毛剑卿等人,但相比于他和熟人的默契性,显然利处更大。蒿俊闵则具备很强的个体冲击力,这在与澳洲这场还没有体现,但同样也可由谭望松熟练的前插中得到弥补,赵旭日的制胜球,也正是来自右翼的流畅配合,特别是谭望松的轻快前插。
崔鹏与蒿俊闵没能展现个体冲击力,这不该是否认两套联赛体系在国奥队使用的论据,而是国奥队需要抓紧提升的重要课题。特别是蒿俊闵,还没有充分发挥的客观必然性显然是可以寻找的--首先就是小蒿此前长时间与国奥无缘,“欠债”太多;其次,周海滨不用突出地域情结,能直观感觉出的就已够“突出”了,向崔鹏传球无疑已是潜意识的了,也包括郑智。蒿俊闵的得球机会,以及如何为他创造冲击机会,这不该是蒿俊闵个体解决的问题,也就不能拿来论证状态,或在国字号球队的使用合理性。
十几年前,中国国家队曾经有过很鲜明的南北两路配置--彭伟国与胡志军这广州组合,占据了国足的偏右路,而曹限东与高峰这国安组合,占据了偏左路,两队组合也频频在国字号球队中体现配合的默契性,那被推崇为“国家队有史来最强一代”,也应该能部分地证明联赛体系的拿来实用性。
殷铁生在仓促中上任,时间紧任务重,继承杜伊的思路与“拿来主义”应该是回避不利的办法。王永珀如能真的入选,以便国奥更倾向于鲁能系,是否带来的利处将更大?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木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