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不管怎么说,执着于套路训练而没有对抗训练,杜伊在这一点的安排上是非常让人费解的,也是让几乎所有国奥队员都无法接受的。对此一直跟随球队的殷铁生显然心知肚明,在成为了执行教练之后,他在很多方面都没有否定杜伊的做饭,唯独对抗训练,他一下子将其列入了最为重要的训练内容。
比如在26日的训练中,总共130分钟的训练,国奥队的热身和恢复用去了50分钟的时间,剩下的80分钟全部进行了对抗的训练,其中包括40分钟的5对5小场对抗训练,以及40分钟的11人大场对抗训练。
在对抗训练中,殷铁生首先强调了进攻的速度,比如他告诉苑维玮:“维玮,进攻的时候要果断地往前插,不要进行太过于繁琐的配合,不要一二三四下之后再前插,要一两下之后有了空当就果断前插。”
但在阵地推进中,殷铁生强调了接应和快速的传递,队员之间要通过连续的直传、斜传横传以及回传向前推进,一旦有队员没有快速的传球,或者没有跑到空当接应,殷铁生都会大声地提醒队员。“必须要有快速的传球,这才能保证我们对于皮球的控制,也才能破解对方的防守。”
有意思的是,教练组也在对抗训练中身体力行,比如26日的全场对抗,由于替补阵容缺少一名球员,宿茂臻就上场出任了替补一方的主力中后卫,在一次防守韩鹏的时候,面对韩鹏向底线的突破,宿茂臻用身体把韩鹏给撞向了一边,然后把韩鹏的球给断掉,这迎来了场边教练组和工作人员的一阵喝彩。
当然,大量的对抗训练也很容易引起受伤,这也是殷铁生强调要避免的。“对抗训练一定要接近于实战,这样才能让球员迅速地进入到比赛状态,但我也提醒队员一定要有合理的动作,避免受伤。”
3.强调整体拒绝单练边
边路传中,中路包抄射门,这就是杜式训练法的精髓所在,无论是大赛准备期,还是无赛事状态下的集训,两年多来,几乎每一堂由杜伊指挥的训练课,这样的边路练习永远是训练场的主旋律。如今殷铁生带队后,边路训练逐渐减少,虽然他也强调边路进攻,但在训练课上,他把精力更多的是放在对球队整体磨合的修复上。
昨天的训练,铁蛋让队员们在场上,根据自己的运球路线,进行跑位,而他竟然临时充当了一回边路传球手,殷铁生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向队员传达这样一个信号———与边路传中同样重要的是,三条线的衔接和其他球员在无球状态下的跑位。
“现在边路攻防演练得相对少了些,并不代表殷导不重视边路。”一位队内人士昨晚向记者透露:“殷导以前带国青队时,就很强调对两个边的利用,如今球队整体的东西练得更多,只能说是一种积极的纠错方式吧。毕竟足球比赛,不单单是靠边路的,中路才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过去的很多比赛,也都暴露出,我们在整体攻防上处理得并不是很好,具体来说,就是后卫线和前卫线,前卫线和前锋线,这些方面的呼应不够。”
与杜伊相比,殷铁生更强调整体的磨合,早在担任国青队期间,他就给球队定下了三个方针:后场安全第一;中场注意回位;前场自由发挥。在不少跟过殷铁生的国奥球员看来,殷铁生的这三个方针基本代表着中国球队与欧美强队比赛时,球队所应采取的基本战略。“从国青队组建开始,我们这支球队和欧美强队交手的次数不计其数,总结这些经验得失,其实大家也都明白,以中国足球目前的现状,如果是与欧美强队一对一的去拼个人能力,我们肯定会非常被动,要想以弱胜强,只有在整体上多下工夫。毕竟上场的球员是11名球员,如果能把11名球员的优势都全部的利用上,并辅以高度统一的战术纪律,那么就会缩短我们在个体上与欧美球队的差距。”一位队员向记者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