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运足球是否名符其实 “鸡肋”何时能变“鸡排”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4日18:36   中国青年报

  叶珠峰

  足球,这一世界上为之疯狂的人数最多、参与者最广泛的第一运动在奥运会的定位始终是众说纷纭的话题。历届奥运会,足球迷们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天皇巨星凤毛麟角,勉强来的基本上也都是过气球星,虽然从奥运会赛场走出的日后成名球星也比比皆是,但看着“伪23岁以下青年足球赛”,既没有激情又没有市场,球迷们都熟悉的黄健翔也曾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倒戈”,证明其存在价值大打折扣,受冷落也成了必然,难怪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也考虑带着足球从奥运会上“撤兵”了。

  这一次北京奥运会,各路好手似乎有备而来,意大利、巴西、阿根廷、荷兰等传统强队像备战世界杯一样来备战奥运会,认真的态度使得他们早早出了状态。随着比赛的进行,对对手的试探中频频得手,更激发了对金牌的空前渴望,而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喀麦隆也存心想和这些“伪豪强”掰掰手腕,较真程度比之以往有所升级,奥运会足球赛争夺的激烈程度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星光灿烂的阿根廷、巴西已经为球迷奉献了不亚于世界杯水平的进球表演。但仅仅靠梅西、小罗这些从欧洲俱乐部“魔爪”下逃出来的大牌真就能够拯救得了奥运会足球的市场吗?

  从足球项目的实质和受欢迎程度来说,这是一个完全可以给奥运会添彩的项目,可国际奥委会一直坚持业余体育精神,长期以来一直以业余选手做“主打”。国际足联和欧足联比奥委会市场运作的时间长,规律和资源也早早被他们掌握和控制,所以世界足球最发达的欧洲总是要以欧洲杯和世界杯这两大砝码向奥运会施压,给其难堪。长此以往,业余参与精神和商业利益的斗争使绚丽的足球在奥运会中逐渐褪色,但就此将足球项目踢出奥运大家庭,却又是个两败俱伤的结果,令人扼腕,相信布拉特和罗格谁都不愿意轻易做出这个决定,所以说足球在奥运会赛场上成了个不折不扣的鸡肋。

  如何使食之无味的鸡肋变成香飘四溢的鸡排?也许国际足联和国际奥委会要好好谈一谈,在商业利益和体育精神当中找个合适的折中点,因为让足球项目在奥运会上重现生机是广大球迷的人心所向。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