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中国军团 > 陈一冰夺得男子吊环金牌 > 体操 > 正文
当陈一冰出场,国家体育馆响起震耳欲聋的欢呼。欢呼声中至少有这样一种:“他太帅了!”
是的,这就是此时在我旁边同看比赛的女同事的欢呼。在这个奥运季开始之前,她既不知道陈一冰是谁,也甚少看体育比赛,但几场比赛看下来,陈一冰的帅气深深吸引了她。
体育比赛的魅力,很多时候在于它不仅仅是体育。
当然,此刻,欢呼声中的最大声音是:冠军出场了!
对于绝大部分观众而言,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比赛。2006年和2007年,陈一冰连续两年获得世锦赛吊环冠军,成为继董震之后新的吊环王,他的动作难度和稳定性,远远高于对手。
果然,整个比赛过程中,那位一向表现得像裁判一样冷静的央视评论员,一再使用“完美”“动作质量非常高”等溢美之词。随着最后纹丝不动的落地,裁判亮出了16.6的最高分。国家体育馆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身旁的女同事也以第5个“帅”结束了她的观战之旅。大家全然忘了,还有一位意大利选手即将最后出场。
入门
按照惯例回顾一下陈一冰的成长经历吧。
陈一冰,1984年12月19日出生在天津。出生时早产,只有4斤2两,一出生就被放进保温箱,一个星期才出来。5岁那年,陈一冰爸爸在体育馆工作的表姐说,让他来练体育吧。于是陈一冰到天津业余体校练体操,启蒙教练赵奇看了看他,说还行,就把他留下了。
不少运动员走上这条路的经历与此类似:出身普通工人或农民家庭,当地有体育传统,有的还在当地体校认识个把人。于是,家长像对我们说“将来考大学”一样,让孩子走上了“搞体育”之路。
全国大约有3000多所业余体校,最终崭露头角的是那些少年时期就表现出潜力的人。陈一冰后来被所有教练称道的是“良好的运动天赋、出色的
心理素质”。
但他走向成功之前,也经历了长时间的寂寞。
寂寞
24岁,正是青春逼人的年龄。但在体操这个项目上,陈一冰依然被教练称为大器晚成。
少年时期,陈一冰一度成绩辉煌。那时有个说法:北京有个滕海滨,天津有个陈一冰。他们两个几乎把全国少儿比赛的金银牌全包了。但随后,陈一冰陷入了沉寂。
从1996年到2000年,整整4年时间,陈一冰没出什么成绩,与滕海滨的差距越来越大。
“那些日子里,我心里非常着急。那时候我最害怕的就是亲友问我的训练和比赛,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回答,窘得想找个洞钻进去。”
父母也着急,不知道他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但已经走到这一步,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继续走下去,“所以我们就不断地鼓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