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父亲:最初不知陈一冰能否活下来 我连名字都没起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9日08:59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崔建栋

  1984年12月19日,比预产期早1个多月出生的陈一冰降临人世,当时瘦弱的一冰只有4斤2两,虚弱的他甚至有夭折的危险。“一冰出生时身体特别弱,那个时候都不知道他能不能活下来,所以我们都没有给他起名字。”父亲回忆说。这位日后的世界冠军在没有名字的情况下开始了自己的人生。

  为何最终给孩子命名为“一冰”,父亲陈云峰拿出了一张旧照片,里面的陈云峰在冰上摆着速滑的姿势,“那是在我20多岁的时候,一冰出生那年,我在天津市职工速滑比赛中得了1500米速滑的冠军,所以后来就给孩子取名为‘一冰’。”

  陈一冰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父亲陈云峰和母亲张秀智见一冰体弱多病,便经常带他出去做户外运动。陈云峰是个滑冰爱好者,当年他希望在这方面培养儿子的兴趣,常常抱着儿子去冰场。但小小的一冰根本对滑冰不感兴趣。在一张温馨的照片中,小时候的陈一冰和父亲在床上做着各种高难度的体操动作,那个时候一冰便展现出自己过人的体操天赋。

  不练滑冰而对体操情有独钟的陈一冰,最终成为中国体操的后起之秀。正如自己的名字一样,陈一冰承载着“破冰”的希望。

  大孝子用津贴和奖金贴补家用

  从5岁半开始,陈一冰就开始了体操运动员的生涯,那时候,陈一冰半天训练、半天上文化课,尚且有时间每日与父母相聚,与邻家小孩嬉戏。到1993年进入天津队之后,陈一冰便开始了寄宿制生活,星期六下午回家,而星期天晚上就得回学校。直到2001年进入国家队,一冰更是鲜有回家机会,父亲陈云峰告诉记者,最近这5年,陈一冰仅仅回过一次家,而且还是为丢失了身份证,回来办理补办手续。

  在国家体操队里,陈一冰是出了名的孝子。除了平时的零花钱,陈一冰几乎把自己所有的工资、训练津贴和比赛奖金寄回家里,贴补家用。小时候家中条件并不富裕,陈一冰非常懂事,从来不给家里增添负担。进入国家队之后,随着比赛数量的增多与成绩的提升,陈一冰的各种补贴和比赛奖金也多了起来,这也让他们家的生活条件逐渐开始好转。

  一冰喜欢安静,平时在宿舍里喜欢养养小仓鼠,有点时间看看电视或看书听音乐,很少出去玩。陈一冰还是体操队内的“实况足球”游戏高手,在保证训练质量、不耽误休息的情况下,他经常与队友切磋游戏技术。

  目前陈一冰还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在读学生,就读于运动训练专业。2006年,陈一冰曾准备报考北京体育大学,但错过了报名时间。2007年,在陈一冰卫冕世锦赛团体和吊环冠军的同时,他也收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奥运夺金 超越“吊环王”董震

  天津多出吊环奇才,在陈一冰之前就有“吊环王”董震。陈一冰刚出道时,还有“董震第二”这样的称号。

  刚进国家队时,陈一冰都不敢和董震说话,一是因为两人年龄差得多,董震1977年出生,而陈一冰是1984年出生,两人差了7岁。另一个原因是董震那个时候已经成为吊环世界冠军,而陈一冰连个全国冠军的头衔都没有,前辈出众的成绩,让陈一冰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觉得两人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

  董震和陈一冰,两人并不属于同一拨队员,那个时候提到“吊环王”,肯定是董震,没人想起陈一冰。一直以来,人们都喜欢用董震的接班人来定义陈一冰,即使在丹麦比赛时,在吊环项目上封王,还是有人说陈一冰继承了董震的衣钵。

  不过随着陈一冰蝉联世锦赛吊环金牌,并成为北京奥运会参赛选手,体操界终于意识到“陈一冰”的威力,他不是“董震第二”。两个天津人,都在22岁的时候夺得世界冠军,但董震留下了没有参加过奥运会这样一个永远的遗憾,陈一冰则出现在北京奥运的赛场,这无疑是一种超越。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