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7年底正式开展蹦床运动,1998年正式举办全国赛,2002年底成立国家队,2008年包揽男女项目金牌。短短十年间,中国蹦床就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巅峰的过程。
“在举国体制的训练保障下,我们抓住了北京奥运会这样千载难逢的机遇,再加上一支优秀的团队,我们才能在奥运会上创造出这样的好成绩。”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赵郁馨说。
蹦床2000年被正式列入悉尼奥运会,当时中国选手水平一般,未能获得参赛资格。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选手黄珊汕在女子网上个人项目收获一枚铜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获得了男女各两张满额参赛资格,除了22岁的黄珊汕,其余三名选手何雯娜、董栋、陆春龙均为19岁的小将。
资格赛上,黄珊汕在自选动作上意外失误,何雯娜孤军奋战进入决赛,最终夺得一枚金牌,成为中国蹦床的首个奥运冠军。第二天的男子网上个人项目,陆春龙、董栋分获金牌和铜牌,中国队成功包揽蹦床项目的全部金牌。
“何雯娜、陆春龙都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在一万八千人的观众面前表现出色,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我们非常满意队员的表现。”赵郁馨说。何雯娜在俄罗斯选手伊莲娜出现失误后,顶住压力,场上节奏控制得非常好。而陆春龙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加拿大选手伯内特难度分高于陆春龙0.5分,但陆春龙还能发挥出最佳状态,很不容易。
赵郁馨谈到,蹦床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有三方面经验。
一是举国体制。在蹦床立项后,各省市纷纷组建蹦床队,训练保障切实到位。二是针对北京奥运会千载难逢的机遇,布局、过程抓得细致到位。“2002年年底组建国家队后,天津市体育局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训练条件。2006年年底搬到被誉为‘冠军摇篮’的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可以向体操、跳水、技巧等项目很好地学习。应该说,蹦床起步的平台就很好,起点水平很高。”赵郁馨说。
第三,赛前,蹦床队进行了奥运模拟训练,在北京体育大学特意搭建了高台,“全国比赛中我们完全按照奥运的时间模拟比赛,为队员创造了锻炼条件。”赵郁馨说。
短短十年时间,蹦床队已经设定了08夺金的目标任务。备战前夕,蹦床训练馆的墙上贴着“誓夺金牌”四个大字。2007年世锦赛资格双入围后,中国蹦床队再度发展难度,增加冲击实力,何雯娜的难度由13.8增至14.5;黄珊汕由14.1增至14.7;陆春龙和董栋则由15.8增至16.2。“体操中心主任高健提出了‘退一步进三步’的口号,加强基本姿态、动作位移、专项能力的提升和规范。规定动作的成绩有了很大突破,何雯娜、黄珊汕从28分增加到了30分左右。自选动作也得到了裁判的一致认可。”赵郁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