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媒体所亲历的六届奥运会报道

http://2008.sina.com.cn 2007年04月03日08:48  中国新闻网

  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报道,到明年在家门口担纲东道主媒体的重任,中国媒体在短短20多年间,如何从“菜鸟”迅速蜕变成一个具备国际化水准的团队

  ★ 本刊记者/唐磊

  中国百姓对于奥运会的记忆,多始于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是最早进行奥运会现场报道的中国媒体,他们就是中国观众欣赏奥运会的“眼睛”。现任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播音组组长孙正平,和新华社体育新闻编辑部主任高殿民,是中国新闻界唯有的两位从1984年至今参与了全部六届夏季奥运会现场报道的新闻人。

  六届奥运会的历练,从1984年的“菜鸟”,到2008年的东道主媒体,中国媒体在奥运报道中,学习如何以一个国际化媒体的实力和心态,参与重大国际综合体育比赛。

  1984年的“零”

  当28岁的高殿民在现场通过电话,将许海峰夺金的消息传给洛杉矶新闻中心的同事时,他没有想到,新华社这条中国夺得首金的消息,还早于美联社、路透社等当时已实力强大的外国媒体。

  这是现在已身为新华社

体育新闻编辑部主任的高殿民,对自己第一次奥运会现场报道最满意的记忆。剩下的只是初来乍到的新鲜和窘迫。

  刚到洛杉矶,新华社就以每台15美元的价格为每名记者租了一个“找人工具”,就是多年后才在国内出现的BB机。国际奥委会一直是根据通讯社报道奥运会的历史、国家体育的强弱来分配记者名额数,此行新华社得到了30个现场报道名额,而记者的名额总数近六千名,分配给中国的是四十余名。

  那个时候中国没有手提电脑,连日本人发明的文字传真机也是稀罕物,除了文字、摄影记者外,新华社带上暗房用于冲洗照片,还带了报务员。稿件都是通过报务员像码电报一样发回北京。他们每天发的中文消息约二三十条。

  每当中国记者写稿时,外国记者都觉得很新鲜,他们很奇怪中国记者动几下笔就会很稀奇地出现一个方块字。而中国记者看到的东西更稀奇。很多新华社记者回国后都提到,有些外国记者的写稿工具——屏幕只显示两三行字的手提电脑,他们那时甚至不知此为何物。直到1985年,新华社的办公室才用上台式电脑。1986年汉城亚运会时,英文报道也用上了手提电脑。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结束后,新华社硬性规定记者必须学用电脑。到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才不再带报务员了。

  而中央电视台,是多年来中国大陆惟一的奥运电视转播机构,也是中国观众最直接的消息渠道。1984年汉城奥运会时,由香港的TVB牵头,与包括中央台在内的亚广联一些国家地区联合购买的奥运报道权,联合购买限制了央视对节目的选择和支配。

  那时候,中央台只派了五六个人前往洛杉矶拍摄新闻,其余摄像都雇的当地美国人,片子要先传到香港,再从香港传北京。因为财力不够,孙正平等三个解说员在香港向国内转播解说比赛实况。

  奥运结束前,中央台临时决定做一个50分钟的中国夺金集锦,宋世雄要解说闭幕式,另一位解说员病倒,工作落在了孙正平身上。那时候收集资料的渠道很不发达,好在孙正平每天坚持记比赛日记,并在出国前收集了很多报刊的赛事分析、前瞻、对手特点介绍。这期集锦以中国选手夺金牌的过程、升国旗奏国歌、配上激昂的解说词,播出后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那是我第一次做为解说员来报道奥运会,对我潜在的影响很重要。”孙正平回忆说。

  孙正平说,“中国运动员拿了好成绩,作为一个中国记者在外面真是扬眉吐气,甚至外国记者通过采访我们,来了解中国运动员,或者让我们帮忙联系中国运动员,真有一种自豪感,觉得不再被人小看。”

  量变到质变

  洛杉矶奥运会结束后,国际奥委会规定:不允许任何国家再因政治因素抵制奥运会,否则重罚。因此,其后的1988年的汉城(现首尔)奥运会中,参加国较齐整。

  新华社仍然只有30多人名额,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仍如此。中央台先后派了20个人前往汉城,韩国和中国时差小,转播的比赛场次也比1984年增多了,“报道权买了以后,转几场都是这么多钱,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孙正平说。总共4名解说员,分担了所有项目的解说,这种现象到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才有了改变。

  1988年中央台依然是和TVB联合购买报道权,只是占的份额增加了,但还是受制于别人,无法像单独购买报道权的日本,可以只选自己喜欢的项目。

  1992年的巴塞罗那,中国队的成绩复苏,但中国媒体的状况还没有太多转变。

  “在巴塞罗那,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媒体在新闻中心二楼占了一个可能有两三千平米的大厅,迷宫似的,门口有保安,有接待室,进去找人要电话让他出来接,里面机房、餐厅、酒吧、库房、大的演播室、大的会议室、制作间等等应有尽有。而我们只有两间房,跟一个小作坊似的,非常寒酸,憋屈的很,和我们大台的身份不相符。”孙正平说。中央台在巴塞罗那的工作区一间是机房,另一个小间的三分之一是连演播室都算不上的配音室。当解说员在做节目时,房间里其他人都不能出声,所有领导都得拿张凳子在门口的走廊上呆着。

  因为奥运会报道权的费用昂贵,所以比赛都是能转多少是多少,尤其是中国运动员参加的比赛,很多都从预赛转播起。除了东道主西班牙电视台,中央台转播的比赛应该是在这届奥运会最多的。但中央台的解说员还只能在演播室看着监视器说,因为去现场买评论席又要花一笔钱。

  孙正平说,虽然有人开玩笑称:“这个活真不是人干的。”但每个记者都觉得出来转播奥运会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也是多少记者梦寐以求而不得的机会。

  在这届奥运会上,新华社也开始加强了对国际运动员的报道。

  在1996年亚特兰大百年奥运期间,更多的国内媒体开始介入对奥运会的报道,但新华社仍是国内媒体报道奥运现场人数最多的。

  1996年,中央台为在亚特兰大准备的演播室有了质的变化。“当时我进了我们的工作区,眼前一亮,真是非常漂亮。虽然还不能和美国比,但有了一步登天的感觉,等于是中央台以一个国际大台的形象出现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觉得底气特足。”孙正平对于那一届奥运会的印象非常深。

  那时开始,中央台有条件把获得奖牌的运动员请到演播室访谈,并在北京演播室请来运动员的家人、启蒙教练,两地互动报道。甚至连当年牵头买转播权的香港 TVB也前来要CCTV的素材带子。

  2008

北京奥运,国际化媒体该如何?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各媒体都开始有意识地为2008年锻炼队伍。

  新华社派80人前往雅典,报道2004年奥运会,而中国记者总共只有120个名额。新华社给奥运会记者的任务也越来越多,文字记者不单要写中英文稿件,还要做音频报道放在互联网上,或者提供给广播电台。

  中央台在雅典奥运会之前,就在各类赛事中加强了现场的报道,培养专项记者。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报道中,无论在节目的形态、人员的配备,还是项目安排,已经在为2008年做演练和准备。“解说员已不像以前那样一个人说十几项,尽可能让大家说少一些专一些。”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播音组组长孙正平说,“最近的多哈亚运会、长春亚冬会,我们也是大规模演练,启用大批年轻人,充分为奥运做准备。”

  国际奥委会会在每届奥运会的东道国选择一家媒体担任东道主通讯社。新华社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的东道主通讯社。2008年,新华社将直接和国际奥委会协商记者配额,并且免费享用新闻中心400平米的办公室。“每次报道奥运,不管中国运动员有没有拿到冠军,看到他们和世界高手进行比赛,总会激发自己把工作做好,因为我们同时也在和国际强手(其他通讯社)竞争。”高殿民说。

  按规定,新华社还要为北京奥运会组建国家摄影队,专门拍摄中国队员的训练比赛,每天提供给国际奥委会,而另一支为国际奥委会提供照片的国际摄影队,将由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组成。

  “做为东道主这样的大台,我们希望集中全国的精兵强将来转播,希望有一个四五十人的解说员队伍,28个大项每个项都安排一个人或两个人。”孙正平说,他所在的中央台,将联合其他7家地方台,承担2008年7个项目的电视转播国际信号,史无前列。

  明年,孙正平和高殿民将在家门口,第七次现场报道奥运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