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心理专家曾助陶璐娜夺冠 昔日奥运冠军助阵08奥运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5月07日01:56  新京报

  

心理专家曾助陶璐娜夺冠昔日奥运冠军助阵08奥运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心理学专家,刘淑慧教授(中)在运动心理学方面为中国体育作出了很大贡献。图/首都体育学院网站

  

心理专家曾助陶璐娜夺冠昔日奥运冠军助阵08奥运

  从中国第一个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到心理学博士,陈静实现了运动员退役后成功转型。

  

心理专家曾助陶璐娜夺冠昔日奥运冠军助阵08奥运

  丁雪琴目前主要辅导的对象是中国举重队和中国体操队,但让她在媒体频频露面的原因却是足球。

  ■个案1

  刘淑慧:枪手的准星

  2000年9月17日,悉尼奥运会开战已经两天了,中国军团依然是“金口难开”。夺取第一块金牌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上海女孩陶璐娜的身上。打完最后一发子弹,观众的掌声已经响起。陶璐娜转回身来,举起一个手指,睁大眼睛向教练询问:“是第一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陶璐娜只是轻松地微微一笑,挥了挥手。没有欢呼,没有雀跃,也没有激动的泪水。获胜的陶璐娜说:“我最感谢的人就是首都体育学院的刘淑慧老师。昨天一整天,我都在温习她给我写的那几条‘心理制胜秘诀’”。

  谁是刘淑慧?

  她又给了陶璐娜什么样的“锦囊妙计”?

  刘淑慧,首都体育学院心理学教授。中国第一批运动心理学家。

  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刘淑慧一直担任首都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教授,从1985年开始进入中国射击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多年来在运动心理学领域促进运动员比赛发挥方面有系统研究,涉及心理训练、心理咨询及运动员心理建设综合模式的建立等多个方面。

  陶璐娜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夺冠后接受采访时说,“最想给北京的刘淑慧老师打电话,感谢她对我的帮助。”随后,蔡亚林夺得冠军之后也在第一时间通过越洋电话向刘老师报告喜讯。

  如今谈起当初的“成名经历”,刘老师说:“2000年之后那段时间可真让我难受,总有记者要采访我。我们是做科学的,就怕这样。对于做我们这行的人来说,绝对不希望被很多人都知道。”

  对于心理辅导与运动队的关系,刘淑慧老师说:“我们就是全身心为运动队服务,你只有让队员觉得有效果,才能认可你。我对学校的老师们经常谈到一个问题,工作能在17时59分完成就绝不多一分钟,工作完了就要离开,不能打扰运动队的日常生活。”前段时间刘淑慧老师前往武汉开会,一名运动员的家长当面道谢,事后还遭到刘老师批评。“我们工作的最大成就是看着队员出好成绩,至于其他方面是不会考虑的。”

  谈到自己一直辅导的中国射击队,刘淑慧老师透露,“对于射击这个项目来说,2008年主场比赛的压力要大于以往在其他国家的压力。”针对这种无法逆转的心理压力,刘老师说:“要想在赛前将心理影响减到最低,就要确定好成功的标准。如果一名队员将能不能拿到金牌当作获得成功的标准,无形当中就要背负巨大的压力,如果一名队员把超越自己当作成功标准,他就能够拥有相对轻松的心态从而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最后,刘淑慧老师不无担忧地表示:“其实外界都不清楚运动队到底有多艰苦,金牌争夺充满不确定性。”

  ■个案2

  丁雪琴:因足球之名

  足球并非中国的夺金项,但绝对是一个扬名的平台。著名运动心理学家、体委科研所的丁雪琴教授被广大球迷熟知就是因为她先后对中国国家队、中国国奥队和中国女足进行过心理辅导,从而被广大媒体记者亲切地称为“丁阿姨”。

  对于自己无意中的成名,丁雪琴告诉记者,运动心理学这个专业是很单调的,并不希望能够凭借什么机会扬名,安心做好工作对得起国家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尽管因足球成名,但丁雪琴目前的主要辅导对象却是举重队和体操队,前往足球队只不过是临时客串而已。谈到举重运动员,一般人会认为,举重就是把杠铃举起来呗,这还需要心理辅导?

  “这样的认识并不科学,举重运动员同样也需要心理辅导。”丁雪琴解释道:“对举重运动员的辅导主要是提高他们体内的神经活力,如果神经没有爆发力,肌肉就不会产生爆发力。

  同时,举重运动员还必须在意志品质方面进行加强,这也是心理辅导的内容之一。”电话采访丁雪琴时,她正在运动员公寓准备对某运动员进行心理辅导。这次辅导从下午一直延续到晚上九点,回到家中,再和记者通电话时,声音已经沙哑。“我们的工作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与队员进行沟通。但每个人的沟通方式都不一样,所以整个过程也是不同的。”丁雪琴还说:“目前的工作非常繁忙,目前手头上还要向国家体育总局上交一份《运动员个体申报书》的报告,身体非常疲劳。”由于举重和体操都是奥运夺金重点项目,丁雪琴表示其中细节内容不能介绍,因为这些内容都属于机密,必须高度保密。不过,在谈到给足球运动的辅导经历时,丁阿姨还是就自身经历谈到了一些感受。“我第一次给足球队做心理辅导是在米卢那支国家队,我只是在幕后,真正做工作,更多的是米卢。”回忆起那届国家队时,丁雪琴认为孙继海、李霄鹏属于内心稳定的运动员,邵佳一开始年轻时还有些急躁情绪,现在已经日趋成熟。后来沈祥福那届国奥队中,吉祥兄弟的开朗性格也给丁雪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运动员都觉得非常有用,孙祥在荷兰有时还要通过电话和我沟通。我感到很欣慰。”

  ■个案3

  从奥运冠军到博士专家

  陈静的乒乓人生

  4月12日,“直通萨格勒布”第3阶段选拔赛,小将陈玘艰难战胜王熹,赛后他并没有立刻和主管教练肖战交流,而是径直走向场地一角的陈静———他需要知道自己在场上的心态为什么总是平静不下来。

  身份:教练+专家

  1988年,汉城,陈静夺得了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乒乓球女单冠军。16年后,陈静获得了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学位。近20年的职业生涯结束后,去年年底,陈静成为了中国乒乓球男队的心理教练。

  去年10月,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刘国梁在与陈静的一次聊天中,邀请她进队做心理辅导,其时陈静已经在3个月前拿到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受聘为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教授。1992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期间,陈静就一直在关注运动员心理的问题,2003年3月,她成为华南师大心理学系的博士研究生,主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随即,乒羽中心向学校发来调函,陈静也在亚运会前正式进驻国家队,为国乒队备战奥运做心理调整工作。

  “运动员的心理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实际上,由于他们面临巨大的压力,他们的心理状况比普通人要好很多,但为什么有很多运动员,甚至包括世界冠军仍然会临场发挥失常?这就是运动心理要解决的问题。”陈静说。十几年之后,陈静重回国家队,她所感受到的就是队员压力过大,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尤其在北京奥运会的重压下,国乒队员背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方法:经验+理论

  “国外运动员经常在比赛中有超水平的发挥,但中国的运动员却很难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我们希望通过与运动员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减少他们的压力。”来到国家队之后,陈静将首先通过各种问卷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拿到相关数据后将进行心理应用研究,经多名教授博士的共同分析,发现他们的问题,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排除他们的压力。我的工作就是找队员聊天,个别聊天。帮助他们调整好情绪、心态,在奥运时能有比较好的发挥。”

  离开国家队16年,作为当时“海外军团”的代表,两次参加奥运会,生活的磨砺让陈静淡然地处理着眼前的事情,或许这也是队员们信赖她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时队员们会过来找她,“你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那场球你是怎么打的?”陈静都会以自己亲身经历来启发他们。而在和运动员沟通后,陈静在队员心理问题方面也只是有选择地和刘国梁进行交流,给队员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心理环境。

  专题采写 本报记者 张磊 孙海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