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南京国术馆曾扬威柏林奥运 江苏武术雄狮猛醒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6月19日12:15  中国江苏网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武术套路精英赛中,江苏国手沈光美夺得了女子剑术金牌,标志着沉寂了十多年的江苏武术开始全面复苏。而记者昨天了解到,其实早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出自南京“中央国术馆”的9名武术运动员就曾在奥运赛场引起轰动。曾参与编纂《江苏体育志》的体育文史专家吴宁兴告诉记者:“当时9名武术运动员都是出自南京的‘中央国术馆’,旧址就在今天逸仙桥附近的头条巷。”

  柏林奥运武术表演成亮点

  据《江苏体育志》记载,1936年前往柏林参加奥运会的我国武术运动员共9名,其中男选手6名,女选手3名,6名男选手是张文广、温敬铭、郑怀贤、金石生、张尔鼎、寇运兴,3名女选手是翟连元、傅淑云、刘玉华。吴宁兴告诉记者,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派出100余人的代表团,其中包括足球、篮球、田径等诸多体育项目的运动员,但比赛时无一人取得理想成绩,除了撑杆跳进入复赛外,在其他项目中都是首轮即遭淘汰。比赛成绩不理想,但来自南京“中央国术馆”的9名武术运动员,壮大了中国代表团的声威,他们的表演得到一致喝彩,他们是中国在那届奥运会上展现给世界的最亮点。

  南京老人魏廉曾是“中央国术馆”的第14期学员。当1936年柏林奥运会召开时,魏廉还是个12岁的小孩。如今已是一头白发的他回忆起旧事,仍是精神抖擞。他说:“1936年,我就已经知道南京‘中央国术馆’,也知道他们有人去了奥运会,但是对国术馆学员在奥运会上的表现,还是等我成为国术馆第14期学员后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一些老师跟我说,当时他们9个学员去柏林奥运会,进行武术表演,场场引起轰动。他们一路走过柏林、汉堡、法兰克福,他们在表演的同时还配有《满江红》的伴奏,这些都增强了表演效果。奥运会结束后,他们在欧洲还受到广泛邀请,到许多国家进行了表演。”魏廉说。

  沧桑变幻国术馆命运坎坷

  从逸仙桥畔头条巷巷口开始的一片居民区,就是原先“中央国术馆”的校址。据了解,原来校园里有一片练功的大操场,西面隔条小路就是食堂和宿舍,雨雪天习武的室内练功房———精武馆就在河边。长时间从事民国史学研究的民间学者王炳毅告诉记者,“中央国术馆”建立于1928年,当时国术馆为消除武术界的门户之见,取消了武馆里的门派,而代之以教务处。教务处编写了大量武术教材,这些为武术在国内的普及和扩大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中央国术馆”的命运却异常坎坷。魏廉掰着手指对记者说:“1937年,战争将‘中央国术馆’夷为平地,随后国术馆先后搬到武汉、长沙、贵阳和重庆等地,等我进去学习时,国术馆已搬到了天津,学校也更名为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原因是学校在教授武术的同时,也引进了体操等学科。同时为了让武术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学校开始招收师范生。”新中国成立后,这所学校被整合进当时的河北师范学院。

  在采访过程中,魏廉还讲述了他的一个遗憾:“1948年时,我临近毕业,学校亦曾打算派学员去伦敦奥运会表演武术,但因为没有经费,此事只能作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