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体坛周报:08 “北京”的放大效应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11:47  体坛周报

  ★特约记者孙庆述评

  其实,前奥运会冠军挣扎在奥运会入围和出局的边缘,这样的现象在历届奥运会备战过程中都曾经出现过,只是北京奥运会将至的时候,这个现象被空前的放大。

  这是一份堪称超豪华的名单:陈玘、张军、陶璐娜、罗微、袁华、胡佳、张山、唐功红……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前奥运会冠军,然而,他们现在又不得不面对同样尴尬的现实:无缘北京奥运会。曾几何时,有如此多的奥运会冠军面对在自己面前徐徐关上的奥运会大门一声长叹?

  有些奥运会冠军是一直奋战在第一线,是残酷的竞争逐渐将他们淘汰出奥运大门之外,但也有不少奥运冠军是在退出江湖之后重新出山的,区别仅仅是:有些人成功了,比如孟关良、冼东妹;有些人失败了,比如袁华;还有人在为了那一张门票做着最后的搏杀,比如陈艳青、邢慧娜……

  人总会老的,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残酷,新陈代谢无可阻挡,再伟大的运动员也无法漠视这一点。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奥运冠军跌倒在奥运大门之外都不算大新闻;算得上新闻的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奥运冠军去重新为了奥运会而努力?在过去的20多年中,虽然也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先例,但是在奥运会冠军身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激流勇退。很显然,他们已经不需要再证明自己。

  为什么还要重出江湖?对于所有的现役运动员来说,在祖国举办的奥运会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这是人生中绝无仅有的一次经历,是无可阻挡的诱惑,这也就是姚明在踝骨骨裂之后最担心的是能否参加奥运会而不是担心火箭队的季后赛的主要原因。即便你曾经站在奥运之巅,曾经享受到了运动员能够享受到的一切礼遇、荣耀和财富,也无法阻挡出现在北京奥运赛场的愿望。这是这么多的前奥运冠军重新走上赛场,和比自己年轻得多的运动员进行近乎残酷的竞争的主要动因。

  当然,无可否认的是,为国争光和争取个人最好的发展之间并不矛盾。一旦在北京奥运会上摘金夺银,往近处说,可以预期的有住房、高额奖金以及各种实物奖励,往远处说,也是今后人生道路上的最大砝码。

  北京奥运会是新中国竞技体育50多年历史上最大的一块蛋糕。本土奥运会,公众关注、商家云集,这块金牌能够衍生出的效应无疑是历届奥运难以匹敌的。很显然,在伦敦乃至更后的各届奥运会上,金牌的“含金量”也不可能和北京奥运相提并论。对于运动员而言,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仅此一次的机遇。但凡有足够的能力去跻身其中的人,为可能的机会而最后一搏,为什么不呢?

  还有一个潜在的因素就是各地体育主管部门的推手。对于这些体育主管部门来说,这些老冠军是变量、是增量,他们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他们的影响力更是不可小瞧,如果能重返奥运赛场,无疑也为自己的政绩加上一块重重的砝码。即使失败了,也不是什么损失。

  进一步说,2008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势必面临大的转型,这是所有关心体育的人的共识。从运行体制在“大部制”潮流下可能出现的变迁,到民众对于体育的期望和定位,再到国家的投入……所有的一切都可能会重新洗牌。对于前景不明朗的体育官员来说,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不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奥运会冠军为这一张张印上“北京”的入场券而拼搏了,更不难理解从运动员到主管部门再到媒体会如此疯狂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