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吕俊蓉:奥运选手要补“心” 警惕主场优势变弱势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22日09:56  东莞日报

  早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当时的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便承认,首次在家门口参加奥运会,这是对中国教练员和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大挑战。

  果然,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最后冲刺的大大小小的测试赛中,质疑中国军团心态问题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最初的担心已渐露苗头。

  被寄予厚望的中国男子花剑队共派出13名队员参加“好运北京”2008国际剑联世锦赛,但仅有无缘北京奥运的张亮亮一人闯入8强,最终获得第7。已获奥运参赛资格的雷声和朱俊分获第10名和第17名。

  中国男花主帅王海滨指出,关键时刻心理不稳是年轻的中国男花亟待解决的问题。射击世界杯上,总教练王义夫也直言:“掌声和加油的声音,都给队员们带来了一些主场压力。”

  主场,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对东道国选手来说,并不一定是完全享受着天时地利人和,也可能意味着更多的压力,特别是对跳水、射击、体操这样特别需要心理稳定、冷静的项目。如果不能把这种支持转变成动力的话,主场优势极有可能变成主场劣势,队员会因巨大的压力而无法发挥自身水平。

  正在进行的全国举重锦标赛上,男子62公斤级项目中,国手集体迷失,“三次不举”成为普遍现象。“面临不远的奥运会,每个人都有心中的愿望。而谁都知道,比赛对于最后奥运名单确定的意义。很多年轻队员都想放手一搏,却倒在了冒进的路上。”总教练陈文彬说道。冒进?在家乡父老面前,谁不想露一手呢?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离奥运会还有3个多月,技战术层面的备战大多数已进入最后的调节期,而心理层面的备战才刚刚开始。健儿们都有一颗夺冠的心,如何让这颗心具备冠军的心理素质,在剩下100余天的时间里,则是需要集中强化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