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宁不忍放弃家门口奥运--可歌可泣70后运动员们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7日15:39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雷成

  8月16日,苦战71分钟打败队友谢杏芳后,33岁的羽毛球女单选手张宁卫冕成功。那一刻,她笑着流泪的表情深深打动了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

  而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赛艇女子单人双桨选手张秀云以落后冠军3.14秒的成绩无缘奖牌。上岸后,这位1996年奥运会女子双人双桨亚军不但全无沮丧,反而显得开朗和兴奋。她说,“第四名有点遗憾,但真的很不错,对我自己来说,这个句号还是很圆的。”

  有人评论说,这两位“70后”女运动员的一哭一笑,每一帧画面都值得珍藏。

  本届奥运会上,当体操、跳水等高技巧项目中频频亮相的“80后”甚至“90后”新面孔不断带给国人惊喜时,还有一些熟悉的身影让人觉得安心和感动。在运动员平均年龄24.4岁的中国军团中,这些“70后”们以他们丰富的经验、不服老的劲头再一次向我们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

  不忍放弃“家门口的奥运”

  比赛前,张宁曾经设想过,如果真正卫冕成功的话,要在场地上给自己画一个圈,意味着“完美的句号”。可是,谢杏芳最后一个回球下网后,张宁一时激动得哭出来,“就忘了”。

  就在三个月前,当所有人都在兴奋地掰着指头数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的日子时,只有张宁希望“再慢一点”。因为那时,她的膝盖出现了严重的水肿。

  “那段时间觉得每天都痛苦。给我的感觉是,如果老天爷给你很完美的结局的话,一定让你经历很多磨难。”张宁以《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来自我鼓励。

  其实,对于这名老将来说,她本已不再需要“证明”什么。2004年在雅典夺冠后,张宁曾经面对退役与否的选择。许多人劝她,你已经功德圆满,又快30岁了,见好就收吧。许多媒体也报道过张宁再打一年就收山的消息。

  “作为运动员来说,参加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不一定能有这个机会,我想我一定要把握住。我在那个时候就想,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自己都要坚持。”

  现在看来,张宁的句号还迟迟未到下笔的时候,她还没想退役,没想过让位,“只能让她们来冲我们,我年轻时也没人让位给我,只能靠自己去拼。”

  接连放弃了三届奥运会的张秀云也是因为“家门口的奥运”而再次复出。“奥运会在北京也是百年不遇的很好的机会,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名优秀运动员我不想再次放弃了。”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由于搭档退役,张秀云开始主攻更强调个人能力的单人艇,并接连获得亚运会冠军和世锦赛第五名的成绩。

  然而命运像是在与她开玩笑,伤病使她一次次与奥运会擦肩而过。由于严重的心脏病,她一度暂停训练,萌生退意。

  但对“家门口的奥运”的渴望让她坚持了下来。尽管与奖牌失之交臂,张秀云豁达地说:“我找到了96年亚特兰大的感觉。”

  “妈妈”选手希望为孩子做榜样

  张秀云重操船桨的另一个原因是,作为一个3岁孩子的母亲,她希望为女儿做一个榜样。“我想让女儿知道,作为运动员需要拼搏,希望她以后能知道妈妈就是这样过来的。”

  在国外,运动员拖家带口地参加世界大赛很常见,但在中国,“妈妈级”选手还比较少见。“妈妈选手”们的孩子有理由为自己的母亲感到骄傲。

  在蝉联冠军后,女子柔道选手冼东妹在镜头前哽咽难言,自感亏欠家庭和女儿太多。

  五次退役五次复出的冼东妹为参加北京奥运会,在女儿刚满四个月时就强行断奶,离家训练,每天只能以电话和网络视频与女儿解相思之苦。她的两岁女儿,如今一听见电话响便叫“妈妈”,抱着话筒不肯放手。

  而这个意志刚强的妈妈,每天忍着思念之痛刻苦训练。最大的困难来自体能的衰降。年轻选手训练后,第二天就可以恢复到百分之百,但冼东妹最多恢复到百分之五六十。“这其中的苦和累,外人是不知道的。”

  但她硬是在恢复训练三个月的时间内便减去了11公斤体重,并成功拿到全国冠军赛冠军后正式宣布复出。

  经验是年月积累下来的财富

  已成为夺金中流砥柱的“80后”运动员相比,“70后”运动员最大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大赛经验和豁达坦荡的心态,这是一笔年岁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

  赛前的抽签对张宁很不利,场场都遭遇硬碰硬的对手,张宁觉得,“老天爷还要继续折磨我”。

  她下了决心,“对我这个半区的外国选手,我一定守住”。

  张宁把良好的心态归功于1994年尤伯杯失败的经历。在那次惨败的阴影下,10多年间,所有的磨难、胜利的心理都曾体验,才会“用一种很放松的心态去面对”。

  开赛以来,张宁每天吃得香,睡得香,甚至跑到教练房间去看电视,跟着每一个拿冠军的运动员“一起激动”。

  在与法国选手皮红艳进行的1/4决赛前,张宁扬言,“打三局都要拼死”。事后她笑言,其实打拉锯战自己并不占优势,但要“吓唬吓唬人家,让人家觉得张宁不是那么容易战胜的。”而事实证明,这个心理战术果然奏效。

  身兼教练的张宁为队友卢兰失去铜牌觉得惋惜,表示要把最宝贵的经验传授给队员们。“希望把我的经验告诉她,因为她还年轻,下一届还有机会。毕竟参加了两届,上一届和这一届的经历是从心态到身体完全不一样的。”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