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张耘培
全国奥运媒体联盟北京专电中国选手在北京奥运会赛场摘金夺银的时候,在雅典奥运会上一鸣惊人的河南军团却有点沉默。面对巨大的压力,河南省体育局局长韩时英淡淡地表示:“我们重点夺金项目在后面。”
虽然张志磊已经提前锁定一枚奖牌,但毕竟还要等到24日才能挂在他胸前。奥运会已经开幕10天了,河南还没有一块奖牌入账。“说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家门口进行的奥运会。不过,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韩时英知道很多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运动员出身的他心理素质很好,他也知道现在运动员最需要的两件事情:第一,减压,第二,自信。
说到减压,“我能顶住压力,这是我的工作和责任所在。关键是做好运动员的减压工作”。目前已经有22个省份拿到奖牌,河南的情况比较特殊,“我们重点夺金项目都在后面,像陈中的比赛是23日,修秀的比赛是22日,如果张志磊能进入决赛,比赛是24日”。
一块金牌不丢人,两块金牌皆大欢喜,三块金牌就是连续创造奇迹,在河南奥运会军团出发的发布会上,韩时英局长为北京奥运会上河南军团的目标定位。
孙甜甜、贾占波两位上届的河南奥运会冠军在北京没能卫冕,“他们两个的情况我们此前也很清楚,孙甜甜主要是老搭档退役,新的搭档配合时间不是很长。上届奥运会创造了中国网球的历史,这次失利也是正常的”。
前天美国的射击天才埃蒙斯在最后一枪再次出现意外,4年前的贾占波顶住了压力勇夺金牌。“本届奥运会竞争更激烈,尤其是射击项目的偶然性更大,贾占波今年的状态不错,当然,对手发挥得更出色。像4年前贾占波的预赛第一成绩是1171环,这个成绩相当于今年进决赛的第七名,第一名的成绩是1176环。”韩时英说,“他们两个都很努力,不过蝉联冠军的难度太大了,这四年他们付出了很多。”
“感谢大家多年对河南体育的支持,也感谢大家对我们在奥运会赛场上的关注,我们争取在后面比赛当中取得好的成绩。”韩时英说。比赛而紧张。“8月13日,志磊赢了摩洛哥选手穆罕默德·阿马尼西,15∶0!”显然,志磊的父亲很为儿子取得的胜利高兴。
身为大级别的拳击选手,25岁的张志磊身高2.01米,体重125公斤,是个标准的“大块头”。他的家人是不是也都大高个儿?张坦笑着告诉记者,志磊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最高的人。他介绍说,自己今年60岁了,身高1.76米;志磊的母亲邓玉英身高也只有1.6米多;志磊还有一个哥哥和姐姐,两人的身高也都很正常。“志磊从小就比别的孩子高,2岁的时候就比别人高出一头;13岁的时候,就已经长到1.8米多了。”
由于身体条件优越,张志磊开始练拳击。2001年,18岁的张志磊就获得了全国九运会91公斤以上级的第三名。2005年,他又代表河南队获得了全国十运会91公斤以上级的冠军。“从十运会结束后,志磊就到北京集训了,中间只回过几次家。但是,今年他一次也没有回来过。”张坦说,为了备战奥运会,从2005年到现在,志磊没有回家过一次年。老两口想儿子了,也只能通过电话和儿子说说话。
奥运会开始,一家人都在为志磊加油。志磊的哥哥在县里工作,姐姐在周口市,两人都成家了。不过两个人都时时向父母汇报从报纸上、电视上、网络上看到的弟弟的每一个新情况。8月12日,志磊往家里打了个电话。他告诉父母,为了安心比赛,他要关手机了,等比赛完再开机,“请二老放心,我一定会尽全力的!”志磊的这句话,让父母很是宽心。
“等奥运会结束了,志磊就能回家了。我们期待他能打出好成绩,能早点回家团圆。”志磊的父母都在期盼着。
昨晚10时,记者再次拨通了张志磊家里的电话。“我知道了,”张志磊的父亲张坦在电话那端压抑着心中的兴奋告诉记者,“志磊进前四了,刚才他的朋友给家里打电话了。”昨天晚上,老两口吃完晚饭后就守在电话机旁。“我们这儿的电视不转播,也看不到比赛。”老人不无遗憾地说。
而当听到志磊又创造了新的纪录——中国人第一次在奥运会的大级别中夺得奖牌(进入前四就至少并列第三)的时候,老人更是激动地喊着志磊妈:“孩儿他妈,志磊拿奖牌啦!”“高兴,真的是高兴啊!”老人忍不住拿着电话喊了起来。
站在比赛场上的张志磊威风凛凛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