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淡化金牌观念创新举国体制 中国体育将走发展新路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5日16:16   新民晚报

  北京奥运会昨晚在一片华彩乐章中完美谢幕。作为东道主,中国历史性地夺得金牌榜第一,震撼世界。而对于中国体育人来说,北京奥运会是一次汇报演出,也是一座历史丰碑,见证中国体育30年来的飞跃发展,也给中国体育带来新思路。

  不只关注金牌

  当中国代表团以51金的成绩首次笑傲国际体坛,世界体育将铭记这一时刻。从1984年许海峰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到如今金牌总数超过美国、俄罗斯等传统强国,中国体育走过的24年道路,见证了一个新的世界一流体育大国的振兴。

  无可否认,在中国的奥运历程,甚至是体育发展之路中,奥运金牌有着无可替代的象征意义。夺取金牌,站上奥运殿堂最高领奖台,对起步较晚的中国体育来说,是证明自己、赢得尊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不过,辉煌的顶点,同时也是一个新时代的起点。2008年奥运会无疑将成为中国体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经过北京奥运的洗礼,国人的体育观念将进一步成熟,金牌情结将逐步淡化,越来越多的人会更多地关注自己喜爱的项目,关注运动本身。而中国的体育发展战略也将不可避免地进行调整。象征一个时代体育烙印的《奥运争光计划》将逐渐走下历史舞台。中国竞技体育突出尖子的金牌时代,将被提高整体实力、和谐发展的主题所取代。

  全民健身升华

  将8月8日设为“中国体育节”。8月12日,重庆一名网友提出的这一建议迅速得到许多网友的认同。竞技体育,从来都不是奥林匹克文化的全部,更不是体育的全部。全民参与的群众体育,才是一个国家体育综合实力基础体现。

  曾几何时,我们对奥林匹克的理解,只是竞技体育,甚至只是金牌。很长一段时间内,相比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只是一条“短腿”。而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将逐渐回归其本质,完成从竞技体育到全民健身的转变。

  2007年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办公楼顶竖起毛泽东手书体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非常醒目,彰显了中国体育管理中枢的坚强信念:让体育回归大众。通过北京奥运会,将有更多人从奥运的欣赏者转变为体育的参与者。奥运明星的示范作用带动大众体育的发展,而坚实的群体基础反过来促进竞技水平的提升。如此,中国体育才真正进入到良性发展的健康轨道。

  公共体育设施匮乏,已成为困扰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难题。北京奥运会后,国家应加大对群众体育的投入,在硬件上,兴建更多的惠民体育场馆;在软件上,培养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发全民热爱体育、参与体育的热情。

  举国体制创新

  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在北京奥运期间,经常引来外国运动员的羡慕。作为一种体育发展模式,举国体制的优越性在最近几届奥运会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不过,因为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在如今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环境下,这一发展模式也需要创新。北京奥运之后,举国体制将何去何从?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经过20多年的精心培养,中国竞技体育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北京奥运会上首次名列金牌榜首位,并非偶然。中国奥运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体育科技和体育相关理论的研究,也已经处于世界的前沿。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举国体制强大的推动力。从未来良性发展的角度看,举国体制应该继续保持下去。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举国体制是在财力、人力有限的情况下集中全国力量办大事,几十年以来的事实证明举国体制有利于竞技体育运动水平提高,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学习我们的这一体制。2008年以后,举国体制还会坚持下去,我们不会改变它,但会为它赋予新的内涵。”

  “如何赋予举国体制新的内涵”才是北京奥运会后,体育管理机构必须面对的一个全新课题。政府主导体育发展的主体不变,但在培养模式、人才引进、资源共享上,一些新的理念有待引进。比如,中国目前民间资本实力雄厚,通过社会力量、俱乐部化也能产生高水平运动员,行政部门不再是唯一的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机构。另外,在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体教结合也是一条全新的路子,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融入多种时代元素,举国体制将变得更有竞争力。

  特派记者 徐东海 (本报北京今日电)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