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文军出名于当地成人仪式 马克通过网络应聘成功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4日04:04   东南快报
杨文军出名于当地成人仪式 马克通过网络应聘成功

杨文军出名于当地成人仪式 马克通过网络应聘成功

  23日下午,在北京奥运会男子500米双人划艇比赛中,中国雅典奥运会冠军组合孟关良/杨文军以1分41秒025蝉联该项目奥运冠军,雅典神话四年后在北京继续上演。四年来,孟杨二人几度分分合合,两年前才又一次走到一起合作,就是这样一对组合最终在北京奥运会上续演了传奇。

  疯狂冲刺 拼到缺氧后翻艇

  比赛一开始,孟关良/杨文军就显示了卫冕冠军的实力。前50米过后,孟关良/杨文军就逐渐领先,乌克兰队名列第二,德国队排在第三位。

  在最后100米的冲刺中,俄罗斯组合和孟关良/杨文军几乎并驾齐驱,两对选手为了金牌展开了最后的拼搏。50米,孟关良/杨文军依然稍稍领先,但是优势已经微乎其微。最后的撞线时刻,孟杨二人拼尽了全力,率先冲过终点。在他们的白色小艇艇尖触到终点线那一刻,杨文军因为力竭停止了划桨,孟关良却还在发力猛冲,结果小艇侧翻,双双掉落水中。

  “最后100米我们已经拼到缺氧了,俄罗斯的艇追得很猛,但那时我们就想着拼了,金牌就是我们的了。”刚刚从水里上来的杨文军气喘吁吁地说。杨文军认为,如果比赛还剩100米的话肯定会被赶超的。而赛前两周有腰伤的孟关良也坦诚地说,最后因为体力出现了透支,已经无力气跪着冲过终点。

  杨文军:龙舟划出奥运冠军

  2002年前的杨文军,还在苦苦追赶孟光良;2004年前的杨文军,和孟光良携手打破了中国水上项目无金牌的历史。

  杨文军生命中的第一桨是龙舟的桨。按照当地风俗,男人有个成人仪式——“接标”,实际上就是划龙舟。杨文军在读初中的时候就大胆地登上龙舟,并且依靠神奇的臂力一鸣惊人,小小年纪就成了当地有名的桨手。

  1996年,杨文军凭借优秀的身体素质入选宜春市体校。1998年进入江西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进行皮划艇项目训练。“文军是个肯动脑筋、爱钻研的孩子,自从练了皮划艇,就成天琢磨怎么能划得更快,和儿子讨论多了,现在连我都成了半个皮划艇专家。”文军父亲杨义祥说。

  虽然因为年轻气盛,不听从教练指示而三进三出国家队,但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技术日益精进,杨文军开始在国际大赛中显露头角。

  “上次儿子在雅典夺冠的时候,我们正在地里种花生,要不是媒体找上门,差点就错过了看比赛。这次北京奥运会,我们早早就守在电视机前,和儿子同时享受胜利,真是太好了!”杨义祥开心的说。

  孟关良:把金牌献给儿子

  31岁的孟关良已经到了退役的年龄。参加奥运会前,他曾几度动摇继续练下去的信念,走到退役边缘。但是,征战北京奥运会的强烈愿望,激励着这名老将一直走了过来。

  孟关良与鲁迅出生在同一个地方,从小便爱上了划乌篷船。1994年正式开始练划艇之后,14年的水上“漂泊”生涯让他感觉很艰难。在谁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他能与杨文军卫冕该项奥运冠军,堪称一段传奇,“这几年走过来非常不容易。从亚运会到去年的世界杯,我们打得都不是很好。确定跟杨文军配对以后我们付出了很多,但是我们两个人都有信心和决心,相信我们两个人有夺冠的水平。”

  1994年改练划艇之前,孟关良学的是游泳。由于年龄已大,17岁的孟关良离开了游泳池,战战兢兢地改了行,与一批同龄队友开始了艰苦的划艇练习。当时绍兴市皮划艇运动处于开创初期,经费短缺,设备简陋,没有合适的训练场所,训练基地又在市郊,孟关良每天都要徒步来回好几公里,一走好几年。

  正因为付出太多太多,所以23日卫冕该项冠军之后,孟关良格外激动,“我对这个结果感到兴奋,我们改写了奥运会皮划艇项目上无法卫冕的历史。”提到妻儿在现场看自己的比赛,孟关良更加激动,“我把金牌献给儿子!”

  洋帅马克:特种兵出身

  洋帅马克是中国皮划艇队从网上“淘”来的。2002年中国皮划艇队实力平平,他们开始寻找外教,但没有大牌教练愿意过来应聘,无奈之下队里只能在网上广发“英雄帖”。三次邮件交流之后,正规体育学校毕业并有西方国家执教经验的马克便走马上任。

  洋帅马克挺着个大肚子,但他却是特种兵出身。孟关良介绍说,“别看他身体有些发福,他可是特种兵出身,身体素质极其出色。也就是跑步比不过这帮运动员,打起网球来,身手真令人吃惊。”

  捷报联盟记者 陈希 迟凤利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