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史上最幸运奥运冠军渴望正名:不靠运气也能成英雄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2月09日11:12  重庆晨报

  在中国的奥运历史上,贾占波注定是一个话题人物。因为,他的金牌更多的来自幸运--2004年8月22日,在一场国人已经熟知的射击决赛上,贾占波的对手、美国名将埃蒙斯在最后一枪把子弹射向了旁边选手的靶位,成绩被计为零环,于是,此前成绩落后埃蒙斯一大截的贾占波成为了冠军。

  在幸运地成为奥运冠军之后,贾占波度过了一段低迷期,现在,这个奥运冠军重新振作,他已经瞄准了2008,他要向世人证明,即便不靠运气,他也能成为奥运英雄。

  多年以后,儿孙绕膝,在门前那棵大槐树下,一个叫贾占波的老人,看着眼前一个个无邪的眼神,会又一次讲起当年的幸运故事,“那一年,在雅典,一个叫埃蒙斯的美国人,硬是把一块奥运会金牌塞在了爷爷的手里……”

  当然一切都仅仅是想象。N年之后,这个叫做贾占波的老人,绝对无法忘记N年之前曾经改变自己一生的幸运一幕,就好像现在正为自己的第二次奥运征程继续瞄准靶心的他,也会偶尔回想起三年前在雅典马可波罗射击中心发生的那波卷云谲的一幕,并不时在睡梦中惊醒,然后笑叹上苍的馈赠。

  幸运时刻
将子弹打到对方靶位

  2004年8月22日,一个在中国人看来适宜婚嫁的“黄道吉日”。而在雅典马可波罗射击中心的男子步枪50米3×40决赛中,令世人为之瞠目,同时也必然被中国射击史、世界射击史和奥运会历史所铭记的一刻,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悄然发生。

  以预赛第一名进入决赛的中国选手贾占波,很快被该项目上的夺金热门,刚刚拿下了男子步枪50米卧射金牌的美国选手埃蒙斯超越。而在观众席上,射击队总教练许海峰对这一切似乎早有心理准备,在决赛之前,他就已经向中国的记者们透露过这样的担忧:预赛两环的优势远远不够,小贾能打到这个地步已经不错了,男子步枪50米3×40原本就不是中国队的强项,而且预赛是站、跪、卧三种姿势的比赛,而决赛只是站姿射击,而恰恰站姿射击就是贾占波的弱项……

  但幸运的一幕还是在猝不及防间发生:决赛十枪中的最后一枪,贾占波落后埃蒙斯已经达到3环之多,尽管他的最后一枪打出了10.1环,但对手只需要打出7.2环就能夺冠,一个在射击高手看来几乎闭着眼睛就能打出的环数。埃蒙斯瞄准,射击,很快裁判计分席上发出了小小的骚动,很快这样的骚动蔓延到全场,计分席上也迟迟没有显示出埃蒙斯的成绩。最后,经过多方的鉴定结果汇总,身在第2靶位的埃蒙斯,竟然将子弹打到了3号靶位上,奥运射击史上从未发生的一幕,和前所未有的幸运瞬间降落在贾占波的身上——埃蒙斯最后一枪只能被计为零环,冠军属于贾占波。

  幸运心情
只有付出才有回报

  接下来迎接贾占波的,是意料之中的一夜成名、鲜花、掌声、奖金,还有其他奥运冠军无法拥有的另类感叹:幸运,幸运,还是幸运……一如此后诸多媒体关于贾占波奥运夺冠的报道标题中,都无法回避“幸运”、“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捡到金牌”、“史上最幸运奥运冠军”这样的字眼。

  但金牌就是金牌,捡到的金牌也是金牌。于是贾占波和其他奥运冠军一样,享受着来自国家体育总局的20万冠军奖金、河南省体育局的30万、来自霍英东基金的8万美金和1公斤纯金金牌,以及无数其他企业的奖赏。粗略计算,属于贾占波的这块“馅饼”,价值大概在150万人民币。对此,当时30岁的贾占波笑而不答。

  男人三十而立,但河南信阳人贾占波,却选择了,或者说被老天爷赠与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立”方式。在无数幸运感叹的背后,人们忽略了很多以下与幸运无关的内容……

  贾占波,1974年生人,1986年开始学习射击,据说当初老爸将其送进体校射击班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打出成绩,将来找个好饭碗;1992年正式进入河南省射击队步枪班,1997年拿到全运会男子50米步枪60发卧射金牌,但始终蛰伏于河南未能有所作为;2004年初,在全国射击系列赛第二站的比赛中,获得男子步枪50米3×40比赛第一名,方得以叩开国家队的大门,参加雅典奥运会的集训,在随后的马来西亚亚洲射击锦标赛中获得男子卧射个人第二名、团体第一的佳绩,因此取得参加奥运会资格并最终参加了雅典奥运会。

  从进入河南省队,到最后进入国家队,贾占波用了12年时间。在他赢得“幸运金牌”之后,许海峰对这位射击队中训练最刻苦的30岁老将的评价是“大器晚成,天道酬勤”。而在曾同为射击运动员的妻子王亚眼中,自己的丈夫是那个多年来“抛妻弃子”,婚礼进行完3天就返回射击队,雅典奥运会前两年多没回过家的男人。至于在儿子壮壮眼中,对爸爸的印象有些模糊。2003年,为了不影响爸爸的比赛和训练,自己是通过剖腹产的方式提前来到这个世界上,两天之后父亲就离开了自己和妈妈,而第二次看到爸爸,自己已经一岁多。即便是在爸爸得到奥运会金牌后直到现在,4岁多的壮壮见到爸爸的机会也不多……

  这一切,不知是否还与幸运有关。抑或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个叫贾占波的幸运男人,配得上老天爷给予的任何馈赠,就好像西谚说的,“幸运,只降临在那些有准备和付出过的人身上”。

  幸运波折
重返项目一哥位置

  幸运,在一段时间里并不是贾占波生活里的褒义词。

  雅典奥运会后,贾占波成绩一直不佳,2004年泰国世界杯总决赛上只获得了第5名的成绩,夺冠的正是奥运会上为他送上大礼的埃蒙斯。在2005年的全运会上甚至连决赛也未能进入,尽管在年底的东亚运动会上,他还是拿下了50米步枪3×40的金牌,但2006年他却因为选拔成绩糟糕,没能获得参加多哈亚运会的资格。在那段难熬的时间里,贾占波逐渐被人们遗忘,偶尔出现在媒体上,也是“奥运冠军泯然众人”、“一生只能幸运一次”之类的揶揄。

  2007年,贾占波终于在世界杯美国站的比赛中获得银牌,战胜了雅典奥运会上的“恩人”埃蒙斯,冠军是俄罗斯名将、世锦赛冠军哈德季贝科夫,这个俄罗斯人正是贾占波在2008奥运会上的主要竞争对手。同时在队内的选拔赛中,贾占波在50米步枪的两个项目中,也重新回到“一哥”的位置,这与他平时在队中大家习惯的称呼“贾哥”,也越来越搭配。

  西山射击训练基地,12月初,即将出征科威特亚洲射击锦标赛的贾占波和其他队员一样,穿着一层厚厚的皮衣皮裤,内穿毛衣毛裤,再端一杆十几斤重的步枪,汗流浃背,一站几个小时。事实上即便是在三伏天,“贾哥”和队友们也是这样的穿着,射击项目中,步枪项目的运动员必须经历这样的煎熬,因为步枪射击精度要求极高,一点点的干扰都可能造成极大的偏差,运动员的肌肉不能僵硬和过于紧张,因此需要在这样里三层外三层的“特殊服装”来帮助肌肉放松,同时减小射击时的冲击和保护身体。“夏天时,有时候大家的汗可能连外面的皮衣都会被渗透,步枪射击项目的苦,的确是很多人都无法承受的”,贾占波说,但这样的苦他已经吃了21年,而且按照他“奥运会后未必退役”的计划,他还打算继续吃下去。

  幸运后续
贾占波要重新奋斗

  从30岁的一夜成名,到33岁的心如止水,贾占波走过了可能比他人生前30年都内容更加“丰富”的3年。

  现在心态很重要了,也是我和队里的年轻小伙子们相比的最大优势,射击这个项目,磨练的就是人的心志,越稳定,心态越平静,就越可能出成绩,这就是为什么王义夫可以打到44岁还能拿奥运金牌的原因”。贾占波瞄准了明年的奥运会,他的强项50米步枪3×40,中国射击队已有席位,而他需要在亚洲锦标赛上为中国射击队争取另一张奥运入场券,男子50米步枪卧射。3年前,他在雅典奥运会上得到这个项目的第8名,是中国在该项目上的最好成绩,不过这一原本不俗的成绩很快被他随后的幸运以及中国射击队的4块金牌所湮没。

  明年3月开始,中国射击队的各项奥运选拔赛将正式开始,虽然在男子步枪项目中积分排名第一,但“贾哥”还不是铁定的入围人选,他需要与一帮小师弟们竞争,然后确定自己是否有机会在北京延续自己的幸运。

  “2006年广州射击世界杯的时候,我因为成绩太差没能进入最后的比赛。不过我专门到射击场去寻找埃蒙斯,还想当面跟他说声谢谢,不过最后没找到,他在那次比赛中也没能进前三”,回想起当年的幸运,老贾也有些开玩笑的兴致。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说法,“人生难得遇贵人”,埃蒙斯就是老贾不折不扣的“贵人”。

  2008年北京奥运会,老贾一定能碰到自己过去的“贵人”埃蒙斯,当面说一声谢谢。

  2008年北京奥运会,老贾还需要寻找到自己新的“贵人”,而这个“贵人”就是他自己。

  3年,或者21年,贾占波需要为自己的“励志大片”上演新的章节,以前的章节叫“幸运”,而新的章节应该叫“奋斗”。
本报记者 刘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