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两届奥运冠军玩出大名堂 杨凌:说不定我还会复出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31日15:57 新民晚报
杨凌:说不定我还会复出
不久前在新开张的李宁南京东路旗舰店内,杨凌一眼看中了件国家队队服,背后绣有一个“龙”字,他饶有兴致地试穿了下,正合身。他向身边的乐靖宜和高敏感叹道:“真想重回国家队,再参加一届奥运会呀。”这个中国队唯一一个蝉联奥运冠军的射击运动员,虽然无缘北京2008年奥运会,但那份奥运情结从来都在心里。回顾自己的运动生涯,挫折、困难、汗水,没什么大不了,留在杨凌记忆片断中的,只有乐观向上。 玩枪 我就是喜欢玩枪,玩着,玩着,渐渐有了名堂。那是在我读初二的时候,教室里突然来了个人,他自我介绍,“我是射击队的,来挑人,有谁对射击感兴趣,跟我走。” 没想到,玩枪要从平端砖头,用胳膊夹纸开始做起,考察臂力和稳定性。那次“海选”我稀里糊涂的,并不成功,但教练就是看上我了。他说我长得像他以前带过的一个省队队员,特有冠军的“福相”。 不过,我是瞒着父母参加体校训练的,直到有一天老师找父母告状,说我学习成绩下滑,他们才知道我练射击的事情。于是,他们就千方百计阻止我,还没收了我的自行车。 训练很苦、很枯燥,而且我也没有想过奥运会那么远大的梦想,可我就是爱上了射击,一发不可收拾。他们不让我骑车,我就去坐公交车,去搭朋友的自行车。有一次,我高烧40多摄氏度,教练劝我回去,我说,让我在靶场坐一会,看队友训练,感受感受靶场的气氛也好。 锯枪 虽然起初只是玩玩枪,但当有一天真的走上奥运赛场时,一道道坎便接踵而至。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成绩单,我至今保存着,偶尔拿出来看看,想想经历的波折,压根就不算什么困难。 备战期间,我不小心闹了肚子,就吃了些中药,谁知道,中药里有些成分是被国际反兴奋剂组织列为禁药的,所以,国家队领导就让我暂时离开国家队。但我并不沮丧担心,我想,只要保持训练水平,国家队还是会召我回去的。果然,一系列热身赛之后,我重新回到国家队,首次踏上奥运之旅。 考验还在后头。赛场如战场,临阵换枪,可是大忌,又被我给遇上了。由于空气湿度大,我的枪超重24克,必须瘦身。怎么办?只好将木头枪托锯掉一截,扳机保护圈也锯掉了,一条枪几乎被拆空,等于用的是一把完全陌生的枪。赛前一天,每个人有15分钟的场地适应性训练,我严格要求自己达到最佳水平,这样,我就感觉自己准备充分,也不会像其他人那样睡不着觉。比赛时,我甚至不戴耳塞,不遮挡眼睛,就这样利利索索地夺冠。 鸣枪 人非圣贤,我也有心态不好的时候。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后,我经历的种种可谓否极泰来。最后一次鸣枪,靠的就是心态,这种具备扭转乾坤的魅力,我一辈子都铭记。 1997年开始,我的状态一路下滑,一到比赛就发挥失常。队里的心理医生告诉我,“技术一条腿、心理另一条腿,要两条腿同时成长才站得稳,现在,你必须强壮心理这条腿。” 虽说后来我还是凭借实力,成为悉尼奥运代表团一员,但夺金过程可谓跌宕起伏。当时,摩尔多瓦选手摩尔多万追我追得很紧,但我没有认输,最后一发如果打不出10环,就可能前功尽弃。那场比赛,我有一个习惯性动作,就是对着握枪的手不停吹气,因为紧张得流汗不止,手心全都湿了。最后,我如愿以偿,以0.1环的优势成为中国射击队蝉联奥运冠军第一人。 没想到,这竟然是我最后一次在奥运赛场鸣枪。从今年北京奥运会开始,男子10米移动靶项目就取消了。去年,我被国际射联授予“射击终身冠军”,我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希望男子10米移动靶项目能重回奥运大家庭。 将来复出?那可说不定哦。 相关链接 杨凌是中国最年轻的射击奥运冠军,1986年进入北京市业余体校练习射击,1993年入选国家队。杨凌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勇夺10米移动靶冠军,使中国射击队在气手枪以外又树立了一块王牌。曾荣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2007年被授予国际射联最高荣誉——终身射击冠军 主要成绩: 1995年慕尼黑世界杯10米移动靶冠军 1996年米兰世界杯10米移动靶冠军世界纪录687.9环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10米移动靶冠军奥运会纪录685.8环 2000年悉尼奥运会10米移动靶冠军 2000年米兰世界杯10米移动靶冠军 2002年芬兰世界锦标赛10米移动靶冠军平世界纪录 本报记者陶邢莹(整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