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获主帅力挺张娜主力竞争占优 表现低迷却饱受争议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13日21:28  新浪体育

  奥运年中国女排迎来了众多老将的回归,作为最后一名回归主力阵容的老将,自由人张娜在大奖赛中能有怎样的发挥备受瞩目。张娜和张娴的自由人之争也成为了中国女排奥运阵容的最后的悬念,尽管在总决赛中张娜的状态略有回升,但是她在本次大奖赛中的整体表现依然难以让人满意,她的一传和防守甚至成为各队的突破口。

  复出战表现起伏大 张娜难现当年之勇

  本赛季中国女排的阵容相对稳定,除了自由人张娴和张娜面临激烈的竞争之外,其它位置几乎没有悬念。因此张娜也是此次大奖赛中国队处境最为艰难的选手,她发挥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她能否搭上奥运末班车。张娜虽然在心理上做好了随时被替换的准备,但是她在本次比赛中的发挥起伏极大。与四年前满场飞奔、拼劲十足的表现相比,如今的张娜在与强队的抗衡中暴露了明显的不足。

  此次大奖赛的总决赛含金量极高,虽然各队在阵容还有所保留,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强强对话,中国女排也在一传和拦防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中国女排在一传和防守上漏洞频出,作为队中唯一一名自由人,在保障环节中担纲重任的张娜确实难辞其咎,她的状态起伏不定也直接导致了中国队的被动。

  预赛阶段的技术统计显示张娜在参赛的十二支球队中排名最佳自由人的第四名,位居意大利的卡杜罗、日本的佐野优子和美国的戴维斯之后。尽管总的排名尚可,但是张娜却在一传的排行榜上遭遇了致命打击,因为接发球的次数不够而未能上榜,反倒是队友周苏红高居三甲。与周苏红的249次接发球相比,张娜仅有135次接发球确实难以交待,甚至还不如半主力的李娟承担的接发球任务重。

  总决赛张娜的状态有所回升,虽然实战中还存在颇多的漏洞,但是她的技术统计尚可 。在最佳自由人的排行榜上张娜排名第三位居中游;最佳一传上她位居佐野优子、周 苏红和木村纱织之后排名第四,好球率为57.5%,接发球的次数也有明显的提升;最佳防守张娜也名列第四,排在三大知名自由人佐野优子、法比和斯科拉之后。

  一传作用弱化 防守效果待改善

  “双塔”战术的实施改变了整了中国队的接发球体系,原有的主攻杨昊、副攻刘亚男、接应周苏红和自由人张娜四人接发球被破坏,改由主攻杨昊/李娟、接应周苏红和自由人张娜三点主接一传。快攻至上的中国队对一传要求极高,然而中国女排现有的接发球体系却不足以满足本队的需要。

  张娜能够在自由人的竞争中压倒张娴,陈忠和看重的正是她在一传上稍占优势,遗憾的是她在本次大奖赛上却没有扬长避短,不但一传到位率一般,起球偏高,而且她在比赛甚至出现了闪避对方来球的情况。原本该承担较重一传的任务的张娜没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使得其他选手的一传压力倍增。现在中国队阵中只有周苏红和刘亚男的一传相对有保障,主攻杨昊和李娟的接发球都不是太稳定。刘亚男因为战术需要上场机会有限,中国队接发球的重任彻底落在了周苏红的身上,保障任务过重直接导致了她在进攻上受到限制。作为中国队的自由人,张娜理应在球队处于逆境的时候挺身而出承担更多的一传任务。张娜的一传能够恢复到怎样的情况对于中国队影响极大。

  张娜的防守一直不处优势,尤其是她的判断和卡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此次大奖赛她的防守问题也全方位暴露,站位过死、移动不积极,再加上手上控制能力不好,张娜的防守起球率极为一般。尽管张娜经常采用的鱼跃救球偶有斩获,但是她的整体防守效率确实难与欧美的高水平自由人相比。中国女排拦防漏洞多,除了前排拦网不强外,后排防守的薄弱也是重要原因。

  主帅力挺竞争占优 担重任状态需调整

  虽然在大奖赛中表现不佳,但是张娜在与张娴的竞争中依然稍占上风,尤其是主帅陈忠和的力挺更是让为张娜在自由人竞争中添了沉重的砝码。虽然教练和队友极为信任张娜,但是要想在奥运会上有所作为,张娜的状态还需要调整。

  奥运开赛在即,主教练陈忠和对各位老将极为器重。在张娴状态尚可的情况下,依然为张娜提供了宝贵的锻炼机会。在张娜预赛阶段表现平平的情况下,陈忠和直到总决赛也没有更换自由人,原本计划的张娴在澳门和总决赛中出战并未实现。陈忠和在压力极大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信任张娜,主帅的力挺也让张娜在竞争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尽管张娜的大赛经验以及在场上调动气氛能力较强让她赢得了主帅和队友的信任,但是要想在奥运赛场上有所作为,以张娜现在的状态显然难堪重用,调整状态、弥补技术漏洞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自由人的一传和防守在队中作用极大,即使是技术相对全面的中国女排也需要强化自由人的作用。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到现在的水平对于张娜来说实属不易,但是她现在的竞技状态距离主力位置还有一定差距。在距离奥运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如何调整的张娜的状态也是对主教练陈忠和的一大考验。

  (高加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