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什么让美国队蜕变 “和平大战”再显郎平指挥艺术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6日00:42   新浪体育

  2005年郎平担任美国女排主帅,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尽管也有某些人不理解,但是大部分中国球迷比较理智,因为体育是无国界的。虽然身在美国,但是“铁榔头”心系中国女排。在中国女排冯坤、赵蕊蕊等老将伤病缠身时,郎平伸出援助之手,利用她的关系网帮助冯坤、赵蕊蕊赴美国疗伤。那一刻,国人更加喜欢这个当年为中国排球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女人。

  北京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所有人都希望中国女排与美国女排能在奥运会的决赛场上相遇,那将是中国的骄傲。今天,中国女排与美国女排不可避免地相遇了,只是不是决赛,而是小组赛。最终,美国队发挥出色以3-2赢得比赛,这也是第八次“和平大战”。郎平在自己的家乡,没有“让球”给中国队,体现了一名职业教练的素养。郎平以她的职业素养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也为中国人争得荣誉。

  八次“和平大战”,尽管郎平以3胜5负处于下风,但是本赛季的两场巅峰对决,郎平完胜。我们不得不佩服郎平的临场指挥能力,她将自己的指挥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郎平是一名出色的排球运动员,这为她的执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对于那些纸上谈兵的教练而言,她更加具有实战经验。另外,作为世界排坛为数不多的女性教练,她更加了解自己的队员,也是她独有的优势。

  每一次“和平大战”,都会是国人瞩目的焦点,而每一次“和平大战”,郎平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她的指挥艺术。

  2005年6月世界女排大奖赛宁波站,是郎平出任美国女排主教练以来首次带队参加国际大赛。这第一次“和平大战”以中国女排完胜而告终。尽管比赛没有任何悬念,但是郎平还是漂亮地完成了她的第一次指挥。由于美国女排主力纷纷缺席,所以郎平基本上是带着一支“娃娃军”前来参赛的。郎平早已预料到比赛结果,因为当时中国女排是奥运会冠军,实力非常强大。郎平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让这支“娃娃军”见识一下奥运会冠军的风采,让她们见见世面。

  2005年11月国际排联大冠军杯赛,美国队召回了一些雅典奥运会的老队员,并在短时间内通过训练将队伍磨合。第二次“和平大战”以中国女排脆败而告终。由于中国队刚参加完全运会归队非常疲惫,队员状态欠佳,而美国队发挥出色,最终郎平取胜。事实上,郎平的指挥不在结果上来表现,而是怎样提升参加过雅典奥运会的老将的信心。美国队在雅典奥运会首场比赛中以1-3负于中国队,此役郎平给了她们一次机会,让她们重新对美国排球充满希望,也让她们自己明白,她们还行,还可以打。

  2006年8月世界女排大奖赛澳门站,中国女排主力周苏红因伤未能上场使得全队实力下降,而美国队刚刚集中缺乏磨合,配合生疏。这第三次“和平大战”,中国女排3-2艰难取胜。尽管美国队输掉了比赛,但是美国队的实力已经略有提升,郎平调动了队员的积极性,让她们更加确信自己没有比中国队差多少。

  2006年11月世界女排锦标赛复赛,美国女排赛前出现变故,二传博格“临阵出逃”,而中国队也接连遭遇失利。双方都处在困难期,中国女排凭借替补二传宋妮娜的突出表现,以3-1逆转美国队。第四次“和平大战”,尽管美国队输了,但是我们不得不为郎平的临阵不乱而拍手叫好。众所周知,二传是一个队的灵魂,她直接关系着队员的生死。郎平在赛前就折损强将,但她利用女性那种特有的细腻感情,将队伍稳定住,没有让美国队彻底崩盘。

  2007年8月世界女排大奖赛波兰站,中国女排四名主力队员因伤缺席了全年比赛,不得不派上大部分年轻选手出场,美国女排同样阵容不整,且因集中时间过短而缺乏磨合。这第五次“和平大战”,中国年轻队员敢打敢拼以3-0取得胜利。郎平也让美国队的年轻选手学习到了什么叫“拼搏”,借用中国女排给美国队年轻队员很好地上了一课。

  2007年8月世界女排大奖赛澳门站,中国队新秀薛明和马蕴雯的抢眼表现,而美国队整体发挥不理想,一传失误过多,没有发挥出网上实力。第六次“和平大战”,郎平用无缘大奖赛总决赛的代价,让美国队彻底学习到了什么叫“快球”,让美国队更加坚持走快速多变的打法。

  2008年7月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奥运会前两队的最后一场交锋,此前两队均为一胜三负,因而中国和美国两队均派出最强阵容应战,经过五局的激烈争夺,最后美国队以3-2险胜中国队。尽管三年的卧薪尝胆,郎平的指导思想以及训练成果终于在奥运年彻底展露出来。郎平对于中国队拦防的布置非常到位,取胜也充分说明了郎平的执教能力。

  郎平将一盘散沙的美国队成功带到了奥运会的赛场上,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如今,美国队在北京奥运会上渐入佳境,倘若美国队最终打进四强,我想大家也不会感到意外。今晚美国队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她们的潜力,在郎平的指挥下,她们的奥运之旅,很有希望走得更远。(勇峰)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