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中国军团 > 中国排球、沙排队征战北京奥运会 > 沙滩排球 > 正文
特派记者 石磊磊
本报北京专电 经历了汗水的洗礼,薛晨用一枚铜牌为自己的初次奥运之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位来自福建的姑娘用她的笑容征服了在场的观众。这枚铜牌背后凝聚了她和母亲的汗水。
妈妈担当启蒙教练
薛晨妈妈曹丽华是大学的体育老师,10岁的薛晨能有1米67的身高,离不开妈妈的特训。薛晨上小学后,妈妈就带她练身体素质。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薛晨已经初显运动天赋。
上小学后,曹丽华怕女儿太高将来不好找工作,决定让她利用假期到专业队训练。“第一次见周国琴教练的时候,薛晨在家还要喂饭,但我还是把她送了过去。她回到家后,吃饭就很自觉了。”曹丽华回忆。
训练上课都不错过
转眼薛晨要上初中,因为学习成绩不错,曹丽华不舍得让女儿放弃学业;而薛晨在周国琴教练的调教下也爱上了排球运动。据曹丽华回忆,为了确保女儿的文化课,她让女儿尽量不错过上主课。虽然上课训练如此艰苦,但薛晨没有掉队,成绩在班上一直是中游水平。
没进省队进国家队
上中学的时候,薛晨的身高已经超过了1米85。她所在的福州队也一直是省赛冠军。
正当薛晨想着进省女排的时候,2002年省运会的一项政策改变了她的命运。当时规定,每个地市的排球队必须组建两对选手参加沙排赛,薛晨被抽调到市沙排队。当时担任比赛监督的厦门籍国际裁判程兆鹤发现了她,将她推荐到国家沙排队。几经波折,薛晨最终选择了沙排。这样她也错过了在陈忠和手下打球的机会,而中国女子沙排也因为薛晨的到来打造了一个双高组合。
国外受训技术上升
2006年开始,薛晨每年都跟随国家队到美国集训,领略到了美国先进的沙排训练方法和战术理念。回国后,她获得了参加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的机会。薛晨/张希当年就摘取了两个分站赛冠军,世界排名飙升到第三位,薛晨还获得了最佳新秀的头衔。而在2006年底的亚运会上,薛晨/张希更是战胜了实力强劲的大姐姐王洁/田佳。2007年,薛晨获得了世锦赛第四的好成绩。2008年,虽然状态有起伏,但在奥运会前,又收获了两个冠军。
墨镜防晒霜不离身
沙排运动总是与烈日为伴,薛晨每次比赛时都戴着墨镜,几乎从未摘下,直到北京奥运会比赛时,很多排球爱好者才看到她的真面目。为了保养自己,每次训练或者比赛,她都必须涂几层防晒霜。每次出去比赛,她行李中最多的就是防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