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中国举重建起人才库 满足国内外需求拓宽退役之路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2月29日10:27  中国体育报

  本报记者 肖苑玫

  中国举重学校成立了!刚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惊讶。举重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冠以“王者之师”的荣誉队伍之一,但是举重与同行列的兄弟项目相比,成绩可媲美,但在社会的项目普及率、明星曝光率以及关注度则处于绝对冷门和弱势,对举重准确定位应该是“冷门的优势项目”。那为什么要成立中国举重学校?举重学校会不会昙花一现?

  满足国内外需求

  近几年,中国举重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打破了原先“请提供教练”的行规,主动要求“请支援我们几个运动员”。面对现状,中国举重协会审时度势,决定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后备人才库,这个人才库不仅要满足国内已逐步完善的人才梯队的需求,还要满足国际上友好协会的需求,此库须具备人才数量大、质量高的特点。

  “建立中国举重学校是中国举重发展进程中一条崭新的路子,也是我们举重协会的一次试验。”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中心主任马文广如是说。这所学校面向全国招生,主要针对各省市、区县有潜力的举重苗子,是中国举重队的二线队。具体与国家青年队有什么不同?马文广解释说,国家青年队的编制有限,中国举重学校将是那些编制外的潜力选手的最佳选择,他们在这里将得到地方队所不具备的经验丰富、高水平教练员的指导。

  目前国家队正处于以老带新阶段,年龄大、名气大的老队员不多,更多的是刚从青年队转入成年队的新人,这种局面暂时还不能完全满足目前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的运动员交流的要求,需要建立和完善一个全新的人才梯队。“以前从市队到省队再到国家队的人才网眼太大,中国举重学校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这个网眼。”马文广如此评价。

  拓宽退役之路

  由项目特点再加上目前国内的健身意识有限,决定了举重现阶段在国内不可能像乒乓球、羽毛球那样拥有广博的社会参与人口,也决定了举重不能够仿照、硬搬乒乓球、羽毛球市场化推广、运作的方法和模式,必须打造一条符合项目自身发展的道路。这条路不仅要确保举重项目在2008年后还能继续延续当今的辉煌,同时,还要妥善解决目前举重面临的各类问题,如曾经一度被炒得热火朝天的“邹春兰现象”等。

  “为什么要把这么多优秀的选手聚集在中国举重学校?目的就是要培养高水平人才满足国际上对举重人才的需求,这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就解决了部分运动员的后顾之忧。”马文广说,“然后还有部分选手可以凭借出色的竞技水平上学。”

  据了解,中国举重学校坚持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双业并举的发展行程,依托北京体育大学等大中院校的教育资源,实现人才培养从少儿至青少年再到青年的培养体系,以确保训练的持续性、系统性。体教结合不仅有利于学员的全面发展,解决升学就业的后顾之忧,对举重人来说这还是一种有益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