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中国备战 > 陈燮霞夺得女子举重48公斤级金牌 > 举重 > 正文
尼加拉瓜选手卡拉第一个登场,成为第一个在北京奥运会赛场亮相的运动员。但她失败了,没有举起自己报的65公斤的杠铃。
卡拉的失败,使训练室的运动员略微感到一些紧张。但之后出场的运动员频频失败,一种凝重的气氛在训练室弥漫,压得所有的运动员有些透不过气来。
此时,陈燮霞半躺在椅子上,眼睛始终闭着。教练马文辉在她身后替她放松双肩。马文辉没说话,陈燮霞也没说话。马文辉的眼睛不时地看着电视画面,但他给陈燮霞捏肩的手却一直没停。
陈燮霞的对手土耳其队的塔伊兰和泰国的宾西里,在抓举84公斤时一次都未成功,最终连成绩都没有。看到对手的成绩并不是很好,马文辉似乎有些担心太多运动员的失败会传染给陈燮霞,于是他最后还是将陈燮霞的第一次试举由最初报的92公斤降为90公斤。
当所有选手都试举3次后,陈燮霞终于走到了举重台。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助威声。腼腆的陈燮霞这时也兴奋起来,大叫了几声,为自己鼓劲。
第一次试举,陈燮霞轻松地举起了90公斤的杠铃,没有一丝吃力的感觉。全场观众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陈燮霞此时也更加兴奋起来,紧紧握住拳头,大叫一声给自己信心。
第二次试举,陈燮霞的重量一下加到了93公斤,但她还是很轻松就成功举起。这次,在回到训练室的通道上,陈燮霞的脸上露出了微笑,马文辉也笑着用毛巾裹住心爱的弟子。“发挥不错,兴奋了就好,不紧张了吧?”陈文辉蹲在地上,抬着头望着陈燮霞问。
“不紧张,一点都不紧张!状态出来了!”陈燮霞说完后露出了自信的微笑。也许,在这个时候,陈燮霞已经知道自己能冲击金牌,而教练马文辉也更加坚信弟子能拿下这枚金牌。
在挺举比赛中,陈燮霞状态很好,信心十足地登上赛场,第一次试举一下举起了113公斤,以208公斤的总成绩领先已经结束比赛的厄兹坎9公斤。此时,全场观众在拉拉队的引导下全体起立,整齐地为陈燮霞加油、助威。当陈燮霞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举起115公斤和117公斤后,全场沸腾了!因为,陈燮霞已稳稳地为中国军团拿下了首枚金牌。特派记者 胡锐凯 陈浩 肖竹(本报北京专电)
声音
陈燮霞:金牌来之不易
陈燮霞扔下杠铃,握紧拳头,向现场6000多名观众展示着自己的力量之美。走下举重台后,陈燮霞与教练马文辉紧紧拥抱在一起。当陈燮霞出现在记者面前时,已经距她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北京奥运会首金过了近20分钟。但从她脸上的表情看,心中的激动情绪仍然在燃烧,额头上依然冒着细汗。对于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陈燮霞高兴地说:“我在赛前只想着去争夺一枚金牌,但没想到这枚金牌会是中国代表团的首金。”
昨天整场比赛中对手都没给陈燮霞太大压力,她的夺金之路非常轻松。但对于刚刚经历了一场艰苦比赛的陈燮霞来说,这一切来得并不轻松:“今天我发挥出了最佳的状态,很高兴自己能发挥这么好。这枚金牌来之不易,是我尽全力拼搏而来的,对我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
陈燮霞这枚金牌也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金牌。“这枚金牌属于中国举重队,更属于中国代表团。荣誉并不属于我一个人,我非常高兴能为中国代表团夺得这枚金牌。”在中国举重队封闭训练的训练馆内,有着这样一句标语——首金有我,首金必得。它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队员们向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击。“当然,天天看见这样的话肯定会有压力,但这代表着希望,我们大家都很努力。”陈燮霞说。
在昨天的比赛中,在陈燮霞出场前多名队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误,对于这是否对自己的备战造成了影响,陈燮霞说:“虽然在后面有电视,但我并没看别人的比赛情况,因为在赛前一定要专心。我一直在场下想着自己的动作,确保上场后万无一失。”土耳其小将厄兹坎是陈燮霞昨天的最大对手,两人在后场时就暗自较劲。“场上我们是对手,在后场见面时肯定也会暗自较劲。但我们都不会和对方说什么,较劲主要在心中吧。”陈燮霞表示。
特派记者 陈浩 胡锐凯 肖竹(本报北京专电)
幕后
一张小纸条激励她冲冠
陈燮霞开始时并不被看好,因为她有伤在身,同时性格内向,缺少霸气。为此,中国举重队为她成立了一个特别攻关组,针对她的伤势进行仔细地研究并制定了非常好的恢复计划。这也保证了陈燮霞如期出现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针对性格问题,教练组也使用了一种特别的方法来改变她。“比如晚上教练和队员散步时,教练就会要求队员唱歌。陈燮霞当时不愿唱,但为了让她克服这一性格问题,教练要求她必须唱。”中国举重队主教练马文辉告诉记者。在教练的要求下,陈燮霞终于“开口”了,“第一次我唱的是《千千阙歌》,非常感谢教练一直以来对我的鼓励。”陈燮霞说。当然,教练对她的鼓励还不止这些,他们还专门给她写了一张“牛气冲天”的纸条,鼓励她在场上放开了去比。对于昨天比赛之前是否拿出这张纸条鼓励自己,陈燮霞笑着说:“当然看了啊,这是教练对我的期望。”
昨天接受完采访后,陈燮霞在第一时间前往央视演播室,她在全国观众面前再次唱起了《千千阙歌》,歌声的背后包含了夺冠的喜悦,承载了她要表达的所有感谢之情。
特派记者 陈浩 胡锐凯 肖竹(本报北京专电)
故事
奥运冠军大器晚成
从观者看来,陈燮霞在女子48公斤级比赛中赢得极为轻松。抓举95公斤,挺举117公斤,六把全部成功,领先第二名13公斤,总成绩和挺举双双打破奥运会纪录。这一切都证明着陈燮霞的超强实力。
然而,恐怕很多人不知道,一年半前,陈燮霞还只是一个毫无光环的“丑小鸭”。
当陈燮霞还是解放军队的一名小队员时,与她同一级别的王明娟早在2002年就已成为世锦赛冠军,杨炼也在2006年连破世界纪录获得世界冠军。那时的陈燮霞,还只能躲在两位名将背后,默默地祈祷着有朝一日能够迈进国家队的大门。
机会总是留给有心人的。2006年全国锦标赛上,刻苦训练的陈燮霞第一次拿到一块总成绩铜牌,并直接入选国家队,终于能和她心中敬佩的杨炼、王明娟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陈燮霞诚恳地说:“2006年以前,我只是一个成绩平平的运动员,那时我觉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只是一个连想都不敢想的梦。但是进入国家队后,我感觉眼前的天地一片宽广。我的力量提高了,成绩也比过去稳定了,从2006年开始,我变得自信了。”
2007年是属于陈燮霞的一年。亚锦赛冠军、全锦赛冠军、世锦赛冠军,初出茅庐的她用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同时也距离奥运梦越来越近。2008年4月的全国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上,陈燮霞力压杨炼,真正坐上了“女一号”的宝座,也为自己的奥运之路增添了最重的一块砝码。
但在奥运名单公布前的一周,陈燮霞却在队内测试中左腿意外拉伤。受伤后的她没有放弃,而是积极进行恢复和训练。“相信我,我一定会在奥运会前恢复到最好状态!”陈燮霞向教练们作出了保证。一周后,也就是在奥运名单公布前的最后一刻,陈燮霞最终的体检结果终于让国家队放心,痊愈的她就这样有惊无险地踏上奥运的征程。据新华社
刘延东致信祝贺陈燮霞
夺得中国代表团第一枚金牌
在获悉我国举重选手陈燮霞在第29届奥运会女子48公斤级比赛中获得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枚金牌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发出贺信,向获奖运动员及中国体育代表团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
刘延东在贺信中说,希望中国体育代表团继续弘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中华体育精神,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再接再厉,奋勇争先,以精湛的体育运动技术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在奥运会赛场上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体育健儿共同交流技艺,增进友谊,努力争取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圆满完成各项参赛任务,为祖国、为人民赢得更大的荣誉。据新华社
第二现场
小山村
为陈燮霞沸腾
昨天对53岁的陈细泉一家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天才蒙蒙亮,他就起来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又一遍,因为他们家要招待很多慕名而至的客人。陈家上下还是一贯地低调,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招牌式的陈氏笑容,与电视屏幕上的“细妹”陈燮霞的笑容就像从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一样。大坳村,植农街147号,一幢往常毫不起眼的双层小房因为即将冲击奥运首金的陈燮霞变得热闹起来。
“我们就是要为她打气!”
“大家好,我是陈燮霞,是举重运动员,来自广东……”昨天上午8时45分,当陈燮霞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段宣传短片里时,陈家屋里早已围坐了好几排的亲戚,现场马上就沸腾起来。“我特别喜欢笑,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训练完去冲凉的时候,特别幸福……”当“细妹”的笑声从电视机里传出来时,早早就过来占了个好位子的何嫂也情不自禁地笑起来:“这就是阿霞,从小到大都特别爱笑。我们就是要为她打气,让她笑得更开心!”
为了给“细妹”打气,大坳村凑出了80多张凳子、两台42英寸的大电视以及两套音响组合,在陈家前、后门前的两块100平方米空地上摆出了两个“打气场”,尽可能地让每个看着“细妹”长大、关心陈燮霞的人能一起分享。
但房子确实太窄了,空地实在太少了。近50家媒体的记者和数百名村民都聚在这里,通往陈家的小路也被塞得水泄不通。
“陈燮霞,加油!细妹,加油!”9点30分,观看比赛的村民自发地喊起了口号,声音此起彼伏,一浪接一浪。“说不定会有心灵感应啊!”朴实的村民大咧咧地笑着说。陈家门前,近3米高的龙眼树结出一串串龙眼。一手把“细妹”培养大,鼓励她默默走过16年举重之路的陈细泉盼望着女儿夺金,他摘下了寓意“金果”的龙眼招待客人。
“我对她是比较有信心的。”
刚过8点,离陈燮霞的比赛还有近2小时时,陈燮霞的输送教练、广州伟伦体校钟成灿教练就来到了陈家,与陈父亲热地拉起家常来。
“我对她是比较有信心的。”走进熟悉的房子里后,钟成灿一边忙前忙后地帮忙张罗,一边对陈细泉说,“这个孩子从小就属于力量与技术都很均衡的运动员,比赛心态稳定。所以,我对她比较有信心。”
可能谁也想不到,陈燮霞的体育天赋与她从小在甘蔗田里长大有关。“她虽然不怎么干农活,但可能因为她常常拉斗车的缘故,所以小时候力气就挺大。8岁时她试过拉动一辆装着300斤甘蔗的斗车。”看着陈燮霞长大的谭村长一会儿让村民看看写着“大坳村家乡人民为陈燮霞呐喊加油”的横幅高度是否合适,一会儿又看看村里的老人是否坐得上位置,他比陈家的人还紧张。
因为爱笑,陈燮霞从小就特别招人喜欢,村里的人都认识她,就连隔壁村的人都知道大坳村有个力气大的女孩子。陈燮霞刚踏上举重之路时,尽管很多人不太看好她,但陈细泉却特别支持女儿,而且大坳村的村民也常常对这个孩子十分关照。
昨天,当25岁的燮霞站在奥林匹克的竞技台上时,四周的乡亲纷纷放下手里的农活,最远的有从佛山赶来为她打气的。“她一向都很低调,世锦赛时直到拿了金牌才打电话过来报喜。”有着近4000人的大坳村对陈燮霞的比赛是逢赛必看,“出了人才,当然要关注啦。”
“看,她的劲敌出现了!”
陈燮霞上次回家是两年前拿了全国赛冠军后。此后,就连哥嫂生小侄女,她都未能回家一趟。“但她很有心,不仅常常打电话回来,还在她(侄女)1岁生日的时候特地买了一台数码相机作为礼物,要哥哥、嫂子拍完照后再传上网,好让她知道一家大小的情况。”与陈燮霞感情深厚的哥哥可能也被大家的热情所感染,昨天他一改往日沉静的性格,与记者谈起了兄妹俩生活的点滴。
“看,她的劲敌出现了!”当土耳其选手塔伊兰出场时,全家人都不说话了,马上屏住呼吸,认真地看着电视屏幕。直到对手接连失败时,陈燮霞的父亲、母亲、哥哥、嫂子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陈细泉紧绷的脸上还露出了宽心的笑容。熟悉举重规则的陈细泉此时才慢慢地点评起女儿“劲敌”的得失,“希望细妹可以避开这些缺点,顺利举起。”
一看到镜头转向了女儿,他的脸上再次出现紧张的神色,喃喃自语地为女儿鼓劲。屋内,大家一边紧张地看着比赛,一边为陈燮霞默默地祈祷;屋外,每当直播的镜头转向陈燮霞时,现场就出现阵阵欢呼声。
“成功了,成功了!”
10点45分,陈燮霞准备出场了!
“阿霞加油,加油,加油!”终于,直播镜头里出现了大家熟悉的身影,人群也爆发出激动的欢呼声。
“嘘,要举了!嘘,别说话!”
当陈燮霞双手握杠时,大人一边屏气凝神,一边低声呵斥淘气的小孩别再大喊大叫了。“举起了,举起了!”“成功了,成功了!”“阿霞,阿霞!”当陈燮霞一次就举起90公斤的杠铃时,人们激动地抱着、跳着。
“还有,还有,别急!”陈细泉轻声地让身边的年轻人不要太激动,“还要冲击更重的。”看着陈燮霞轻松的笑容,乡亲们也放心了,开始笑着为“细妹”打气。“漂亮!”随着陈燮霞第二次举起93公斤的杠铃,很多原本只说当地话的村民居然不约而同地用普通话为陈燮霞加油!
也许心里真的听到家乡人的呐喊声,这个曾自豪地说出“我来自广东”的姑娘再次从容地站到了台前,稳稳地举起95公斤的杠铃。
刹那间,陈家前后400平方米的小空间沸腾起来了!坐在凳子上的人跳了起来,站在后排凳子上的人不断地挥动着手臂喊叫。谁也不知道喊了些什么,谁也听不到旁边的人喊了什么,仿佛就只有激动地爆发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狂喜。
特约记者 古月 (本报广州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