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女举首位奥运两连冠陈艳青:三度退役助我蝉联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1日19:25   新华网
女举首位奥运两连冠陈艳青:三度退役助我蝉联
8月11日,中国运动员陈艳青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武巍 摄

  新华网北京8月11日奥运专电(记者刘阳 徐征 顾涓)苏州女孩陈艳青是中国举重队里“说话最不算数”的运动员。退役,复出,再退役,再复出,她从2000年起宣布退役三次,又三次回到举重房重操旧业,但最终却在北京奥运会上成为女子举重奥运历史上首位两连冠选手。

  “我知道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在练与不练之间反反复复,但我私底下认为,正是因为我总是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才能保持最好的身体状态,拿到两块奥运金牌。”陈艳青说。

  与很多中国运动员不同,陈艳青的比赛状态很轻松。11日下午比赛开始前,12名参赛选手集体到场上亮相,就属她表情最自然,颇有大将风范。

  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陈艳青激动地说:“雅典奥运会时,我以为这块金牌就是属于我一个人的。现在,这块金牌,属于所有支持过我的人。”

  最低调的复出

  2006年底多哈亚运会赢得金牌后,陈艳青低调退役,继续在苏州大学工商管理系读研究生学位。但是5个月后,她又悄悄地出现在国家队在北京的训练馆里,躲在一帮小字辈的后面默默地重新举起曾让她厌烦的杠铃。

  这是她从2000年以来,第三次宣布退役后的复出。

  冰冷的杠铃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吸引住这个29岁的女孩子?陈艳青今年6月曾在天津转训时这样对本社记者说:“我想练习举重就如同你们体育记者的工作一样,有时候觉得压力大、想逃避,但是你就是无法割舍这份工作带给你的激情和荣誉。”

  仅仅经过3个月的训练,陈艳青在2007年8月的一次国家队内部测试中,再次成为该级别的佼佼者,不得不让人惊叹她神奇的恢复速度。

  悉尼奥运会女子53公斤级冠军杨霞曾是陈艳青在国家队的室友,如今已经为湖南体育局官员的她提起老朋友,也带着赞叹的口气:“我真佩服陈艳青!我们是队友时,就看她练得特别轻松。更可贵的是,她的训练效率高,只要给她一段时间恢复,她就能举到最好。”

  陈艳青的教练曹新民曾说:“陈艳青天生就适合练举重,她柔韧性特别好,力量又大,技术一直比较固定,最可贵的是,她练举重18年来没有大的伤病,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在今年4月的全国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上,第三次复出的陈艳青以245公斤的总成绩夺冠,确定了自己在该级别的统治地位。奥运会的大门再次向她敞开。

  愿为奥运会放弃青春

  雅典奥运会冠军、2005年全国运动会冠军、东亚运动会冠军,三个冠军头衔却让陈艳青在26岁时做出了退役的决定。在澳门参加完东亚运动会后,陈艳青当着电视台的摄像机镜头痛哭流涕,宣布自己正式退役。

  结果2006年1月,她回到国家队一声不吭地继续苦练,并在当年的全国锦标赛上再次力压群芳。那时说到自己食言重返举重时,陈艳青难为情地笑了。她说:“我决定退役时想,如果继续练到2008年,已经快30岁了。我不希望自己到了30岁的时候还没有享受过青春。”

  选择复出,也就意味着这位雅典奥运会冠军在30岁前将在举重馆里度过自己的青春。对此,陈艳青说:“北京奥运会是百年一遇的机会,为了这个机会,我愿意放弃自己的青春。我去年退役时一直在哭,我知道自己还是对举重有感情。”

  教练曹新民透露,即使是第二次复出,陈艳青在情绪上也有过波动,动过不练的念头,但每次找教练谈心“宣泄”后,又高高兴兴地继续训练了。

  陈艳青1979年出生在山清水秀的苏州西山,父母都是果农。她在1995年便入选国家队,两年后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2000年,女子举重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中国队当年却放弃了陈艳青所在的级别。无缘奥运会的陈艳青一气之下宣布退役。这是她第一次退役。那时,她以为自己永远与奥运梦想作别。

  雅典奥运会前,在曹新民的鼓励下,已经成为兼职举重教练的陈艳青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参加了国内奥运会选拔赛,却意外地收获了迟到4年的奥运会入场券,在25岁那年收获了第一块奥运会金牌。

  “冷静面对是最好办法”

  生活中的陈艳青喜欢驾驶、阅读,还喜欢看乒乓球和射击比赛。由于在是否练习举重这个问题上举棋不定,陈艳青时不时感到压力,并承认这样的压力“让脾气变得很坏”。她坦承:“有时我无法控制自己,即使很小的事也能激怒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变得逐渐成熟起来,阅读教会我如何排解愤怒。我意识到不管情况有多糟,冷静面对是最好的办法。”

  备战雅典奥运会时,陈艳青说自己当时已经达到了忘我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也是备战北京奥运会时她急于获得的。每届奥运会前,中国队在女举名单的确定问题上总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这次北京奥运会也不例外。但是在名单确定前,陈艳青的内心却很平静,她说:“也许是因为以前的挫折吧,我现在觉得看淡一切才最重要。”

  北京奥运会后,陈艳青有很多计划。她说她想回家帮父母种地;她说她想找个男朋友,因为这些年练举重“练得没有七情六欲”;她说她要读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队的第一个博士运动员。

  在运动员身份的背后,陈艳青还有一个身份-苏州体育局副局长。北京奥运会后,这位“女强人”是否打算第四次退役,变身体育官员?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每次宣布退役后,结果都和原来想的不一样。这次我什么都不敢说了。”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