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中国军团 > 陈艳青夺得举重女子58公斤级金牌 > 举重 > 正文
退役,复出;再退役,再复出,她从2000年起宣布退役三次,又三次回到举重房重操旧业,最终成为奥运会女子举重历史上首位在同一级别蝉联金牌的选手。“我知道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在练与不练之间反反复复,但我私底下认为,正是因为我总是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所以能保持最好的身体状态,拿到两块奥运金牌。”陈艳青淡淡地说道。□综合新华社电
最低调的复出
2006年底多哈亚运会赢得金牌后,陈艳青低调退役,5个月后,她又悄悄地出现在国家队在北京的训练馆里,躲在一帮小字辈的后面默默地重新举起曾让她厌烦的杠铃。这是她从2000年以来,第三次宣布退役后的复出。
冰冷的杠铃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吸引住这个29岁的女孩子?陈艳青今年6月在天津转训时这样对记者说:“我想练习举重就如同你们体育记者的工作一样,有时候觉得压力大、想逃避,但是你就是无法割舍这份工作带给你的激情和荣誉。”仅仅经过3个月的训练,陈艳青在2007年8月的一次国家队内部测试中,再次成为该级别的佼佼者。
悉尼奥运会女子53公斤级冠军杨霞曾是陈艳青在国家队的室友,如今已经成为湖南体育局官员的她提起老朋友,也带着赞叹的口气:“我真佩服陈艳青!我们是队友时,就看她练得特别轻松。更可贵的是,她的训练效率高,只要给她一段时间恢复,她就能举到最好。”
在今年4月的全国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上,第三次复出的陈艳青以245公斤的总成绩夺冠,确定了自己在该级别的统治地位。奥运会的大门再次向她敞开。
愿为奥运会放弃青春
雅典奥运会冠军、2005年全国运动会冠军、东亚运动会冠军,三个冠军头衔却让陈艳青在26岁时做出了退役的决定。在澳门参加完东亚运动会后,陈艳青当着电视台的摄像机镜头痛哭流涕,宣布自己正式退役。
结果2006年1月,她回到国家队一声不吭地继续苦练,并在当年的全国锦标赛上再次力压群芳。那时说到自己食言重返举重时,陈艳青难为情地笑了。她说:“我决定退役时想,如果继续练到2008年,已经快30岁了。我不希望自己到了30岁的时候还没有享受过青春。”
选择复出,也就意味着这位雅典奥运会冠军在30岁前将在举重馆里度过自己的青春。对此,陈艳青说:“北京奥运会是百年一遇的机会,为了这个机会,我愿意放弃自己的青春。我去年退役时一直在哭,我知道自己还是对举重有感情。”教练曹新民透露,即使是第二次复出,陈艳青在情绪上也有过波动,动过不练的念头,但每次找教练谈心“宣泄”后,又高高兴兴地继续训练了。
想回家种地 想找个男友
陈艳青1979年出生在山清水秀的苏州西山,父母都是果农。她在1995年便入选国家队,两年后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2000年,女子举重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中国队当年却放弃了陈艳青所在的级别,陈艳青一气之下宣布退役。那时,她以为自己永远与奥运梦想作别。4年后,她意外地收获了迟到的奥运会入场券,在25岁那年收获了第一块奥运会金牌。
生活中的陈艳青喜欢驾驶、阅读,还喜欢看乒乓球和射击比赛。由于在是否练习举重这个问题上举棋不定,陈艳青时不时感到压力,并承认这样的压力“让脾气变得很坏”。她坦承:“有时我无法控制自己,即使很小的事也能激怒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变得逐渐成熟起来,阅读教会我如何排解愤怒。我意识到不管情况有多糟,冷静面对是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