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忻水老父谈70年篮球生涯 谈当年苦涩奥运之旅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16:00 新民晚报
83岁的吴成章老人,每天骑车上下班,担任某眼镜公司高级顾问。如此高龄、这般身子骨,已然神奇,这源于他每周组织一批老年人打篮球。更为神奇的,是他一生的篮球传奇,他曾于1948年代表中国参加第14届伦敦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在那支篮球队中,现今仅剩他和李震中两人。 谈起自己长达70多年的篮球生涯,吴成章眼中闪烁出年轻的光芒。 苦涩奥运行 在1948年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上,我所在的上海队一举夺冠。由此,上海队获得5个参加国家队集训的名额,我是其中一员。 由于国民党政府不力,国家队没有得到多少财政拨款,一路上只得依靠打比赛赚取路费。抵达英国时,大使馆只派来二三名官员接机,场面极其冷清。我们住不起奥运村,只能委身于附近的一所学校,吃的大米是国内带来的,早已发霉。更令我感到可气、遗憾而又苦涩的,是奥运会糟糕的战绩。 我清晰记得,小组赛最后一场,我们采用全场紧逼的战术,结果以125比25大胜伊拉克队,我一人独揽32分。终场哨响之时,大家紧紧相拥,喜极而泣。可是,第二天当教练兴高采烈去比赛场地抽签时,被告知中国队被淘汰,顿时傻眼了。原来,教练组没有搞清楚比赛规则。在打伊拉克队之前,我们所在的小组中,除了伊拉克队,其他5支队伍都是3胜3负,这5支队伍间的净胜分将决定小组出线权。我们净胜分落后,赢伊拉克1分和赢100分,没有差别。 缘分天注定 小时候我的爱好是乒乓球,后来才改行打篮球。一天放学,我在篮球馆看社会球队打球,正巧场上缺一个人,他们便招呼我:“阿弟,你来试试。”没想到我还真有两下子,与他们打成了一片,从此“阿弟”成了我的昵称。我父亲很赞成,他的理由很有趣,当时有句俗语,好男不当兵,“乒”比“兵”还少一点,不是连兵都不如吗? 我为篮球奉献了一生,篮球也“回报”给我华彩人生。因为篮球,我生活宽裕。我本来只是一名普通推销员,加入老板组建的华联篮球队后,我领到双份工资。出名后,其他球队邀请我去执教,我又有了第三份收入。 因为篮球,在文化大革命劳改期间,我还享受“特殊待遇”。由于会打球,我被一位师长偷偷调出来执教部队篮球队,日子过得不算苦。 生命的延续 晚年,我依然离不开篮球。1987年11月11日,我和李震中等人组建古花篮球队,由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篮球健将和知名演员组成,电影《女篮5号》的主角秦怡担任球队顾问。古花队成员从60岁到90岁不等,每年参加全球华人篮球比赛,1993年首次赴台湾交流访问,传为佳话。 我的大儿子吴忻水曾是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担任过八一队教练。1979年,美国全明星男子篮球队来华访问,我儿子脚踝受伤,愣是打着封闭坚持上场,两胜美国队。我当时看了心疼,但很自豪,儿子像我一样为国争光。 见习记者陶邢莹实习生钟喆(整理) 吴成章 吴成章(左一)年轻时与华联队队友合影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