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值得联想人骄傲的事情:历经艰难火炬出炉成祥云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05:40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郭剑

  “联想是不是奥运会赞助商,和我们设计的火炬最终是不是被采纳没有任何关系。”“祥云”的作者是联想创新设计中心,该中心负责人姚映佳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是作为一个单独的设计机构去参加北京奥组委的评审,去做火炬项目的。能够看到我们团队设计的火炬被奥组委选用,也是值得全体联想人骄傲的事情。”

  “最初构思火炬是在一次聚会上”

  2005年12月6日,北京奥组委正式在全球范围内征集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方案,很多人想不到的是,11月25日联想集团下属的创新设计中心年底聚会时,有关奥运火炬的构思就已经成为这次聚会的主题。中国、德国、新西兰和新加坡等不同文化背景、横跨十多个专业的87名设计精英,被分成几个小组。

  “我昨天晚上回家看电视,忍不住哈哈大笑。”姚映佳说,“昨天电视台有一个和观众的短信互动节目,话题就是猜猜

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是什么样子。有一个观众发短信到电视台,猜火炬会不会长得像一串糖葫芦。我当时就笑了,因为在我们第一次聚会说到奥运火炬的时候,真有同事画出了一串糖葫芦!”

  在2005年年底的那次聚会上,创新设计中心的数十名设计师每人交出了一张“心目中的火炬”草图,在这些人眼里,火炬的形状五花八门。

  姚映佳说:“思路很多,按照我们当时的习惯做法,就是先放羊,把羊都放到山上去,然后收回来再挤奶。”

  在“放羊”的这个最初阶段,作为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的姚映佳,只跟直接领导自己工作的总裁谈过想法,就算在北京奥组委规定的设计方案截止日2006年2月28日,创新设计中心最终确定3个设计方案上交奥组委的情况下,“设计奥运火炬”这件事在联想集团也仅有一两名高层领导知道。

  姚映佳说:“到2月28日,全球一共有388个火炬设计方案交到奥组委,我们交了3个,到3月16日,我们得到消息,388个淘汰了379个,剩下的9个备选方案中有我们的‘祥云’,这时我们才有了足够的信心。”

  “开始接手项目时满脑子都是云”

  “我们交了3个设计。”创新设计中心的责任设计师章骏说,“当时团队里偏爱‘祥云’的比较多。最开始我接手这个项目,满脑子都是云,吃饭睡觉走路都在想,怎么能在火炬上把我们‘祥云’的理念表达出来,同事们开玩笑说,要是我有个孩子,一定会起名叫章云。有一次我去奥组委开会,他们说什么我不记得了,但我低头看见地板上的花纹居然是云纹,差点跳了起来!”

  “奥组委对火炬有3个要求,第一要表现当代中国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第二要利于电视转播,第三就是和历届奥运会的传递火炬放在一起要比较醒目,能够让人一眼就认出是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章骏说,“所以,中国元素的选择才是成功的基础。”

  “‘祥云’这个确定性的因素很诱人,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里,‘云’是一个大家很熟悉、很容易被忽视但是很有代表性的因素。”章骏说,“比如古代宫廷建筑,檐角,华表,如意,还有历代的服饰,都有云纹的设计。特别是火炬,跟火能够融合得最好的元素一个是风,一个就是云。”

  “云的特点就是多姿多彩,不断变换,很大气。另外,云和云还是不一样的,大家画出来几十种云图,有很时尚的,有很华丽的,我们最终选择了现在这种云纹。”

  最让章骏得意的就是“祥云”的理念,而设计总监仇佳钰最欣赏的,则是对于“纸”的解析。

  “火炬的整体结构,其实就像一张纸卷起来那么简单。”仇佳钰说,“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把火炬的轮廓设计成纸卷的形状,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创造。”

  “有了‘云’,有了‘纸’,火炬在每个人的脑子里就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仇佳钰说,“从总的过程来说,大家接触奥运火炬项目,首先是兴奋,有一种很伟大的感觉,然后就是茫然,不知道该选择什么元素完成对火炬的理解,从茫然到更茫然,因为可供取舍的东西太多,直到最后才明确下来,‘云’和‘纸’是我们真正要的。而这个方案被奥组委接纳,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关键要素。”

  摆在这个设计团队面前的最大难题终于出现了——按照北京奥组委的要求,进入前9名的方案要递交实物样品,时间只有半个月。

  “388进9,9进4,4进1,这就是奥运火炬的选拔过程,进9只是开始。”姚映佳说,“真正的困难来了。”

  “做首支‘祥云’时几乎完全失败”

  “最开始我以为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新设计中心首席工艺专家韩小勤回忆说,“连做模具的时间都没有,当时我们完全有拿不出样品的可能。”

  最后的事实证明,创新设计中心交到北京奥组委的火炬样品是多么难得——他们最初的想法是做6支火炬,但是只成功了这一支,而这一支还是抢救出来的。

  “薄壁整体成型、云纹腐蚀雕刻、双色氧化染色,这都是工艺界最复杂的技术。”韩小勤说,“比如整体成型的时候,我在浙江的那家工厂守着,不敢有一点懈怠,我们做火炬的材质是铝合金,不是钢,万一切多了真没办法补,就这样足足切了6天才成功。”

  3天之后,常熟的合作工厂传来一个让设计团队痛心疾首的消息:来自工厂的照片显示,云纹效果显然没做好,表面有明显杂斑!

  “当时真的没时间再做新的火炬手杆了,大家急啊。”韩小勤说,“最后想出来的办法是先修图,再用强碱溶液腐蚀掉杂斑。修图是章骏带着两个经常做纹样修补的熟练工,3个人一笔一笔修了大概二十来个小时,然后我们根据专家精确到秒的计算,把有杂斑的部分放进强碱两秒钟,然后再拿出来处理。”

  令大家失望的是,在精心处理之后,虽然火炬上的杂斑已经不见了,但云纹的状况仍不理想。

  “当时也怪了,好像谁也没想过放弃,大家的态度还和当初一样积极。”韩小勤说,“最终也只有一条路可走了,把火炬上半部分重新抛光,重新蚀刻。”

  这是一个风险性极大的决定!经过前面几轮处理,要做云纹图样处理的火炬上半部分管壁已相当薄,最薄的地方甚至还不到0.4毫米,接下来工艺处理中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打穿管壁,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韩小勤坚持采用手工抛光,一个年轻的工人想偷懒用机床,把监工的章骏吓出一身冷汗,马上换成老师傅来做。“大概5个小时吧,又回到了1周前的状态,总算又有盼头了。”章骏说。

  2006年4月18日,全球第一支“祥云”火炬出现在联想创新设计中心火炬团队面前,也就是从那一刻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终于定型。

  本报北京4月26日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