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何振梁写好遗嘱去申奥 成龙:我不会讲话只会去做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7月13日05:2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距离2001年7月13日那个令国人激动的日子虽然已经有6年,但只要回想起来,仍有无数镜头刻骨铭心———在申奥成功的那一刻,在响彻世界的欢呼声中,何振梁先生那张泪流满面的脸以及那段从心底里流出的陈述:“无论你们今天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 ONE WORLD,ONE DREAM 2001年7月13日,一个令炎黄子孙都刻骨铭心的日子,那一天晚上从遥远的莫斯科飞来喜讯:北京击败所有对手,赢得第29届奥运会举办权;2007年7月13日,又一个值得每个炎黄子孙珍藏的时刻,北京成功申奥六周年。 六年,它见证了一个东方大国对世界做出承诺后有条不紊的精心筹备;六年,它见证了一个东方体育强国悄然崛起;六年,它见证了一个现代中国对奥林匹克殷殷期盼。 六年前,北京申奥成功一刻,我们可以呼朋引伴彻夜不眠为北京干杯,我们可以将油彩涂到脸上身上驾车狂奔抒发心中狂喜,也可以身披国旗,在申奥之夜拍照留念。"7.13"之夜,无论你采用何种方式与北京奥运共振,相信每位心中都是充满骄傲和光荣。 奥运会,作为全世界运动员四年一次的体育竞技,除了倡导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外,更重要的是,奥运会是人类四年一度的和平聚会。因此,做好东道主以及向世界如何展示自己往往成为一届现代奥运会成功与否最鲜明的标志。 ONE WORLD,ONE DREAM。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这是北京向全世界发出的最深沉的呼唤,最诚挚的邀请,最美满的祝福。 六年,弹指一挥间,2008的步点越来越紧迫了。一年后,无论你是在奥运现场,还是在现场之外,别忘了我们是东道主。2004年,我有幸采访了雅典奥运会,奥运比赛固然精彩,但我独对刚进雅典城乘地铁时与一对老夫妇的对话印象深刻,老夫妇是卫城居民,一路上和我聊他们年轻时曾到过中国的天津、塘沽,下车时挥手微笑道别。老夫妇的微笑之所以成为温暖记忆,是因为雅典市民为躲奥运几乎让雅典成了空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本报记者栗强) 何振梁写好遗嘱去申奥 北京时间2001年7月13日21时55分,国际奥委会委员开始决定2008年奥运举办城市的投票。22时05分第二轮投票结束,投票最后的统计结果出来了,负责监票的总协调员、来自塞内加尔的委员姆巴伊将结果装进信封,然后迈步走向主席台中央的萨马兰奇。 何振梁的眼睛死死盯着姆巴伊的表情,他急切地想从好朋友的脸上看出点什么。姆巴伊面带微笑,似乎充满暗示,又似乎没有什么意义。萨马兰奇与姆巴伊交谈几句后,接过信封向宣布台走去。此时,何振梁追寻的目光正好与萨翁对上,萨翁向他微微点了一下头,何振梁明白,北京至少已有99%的把握。 当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时,会场中一片沸腾!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们欣喜得狂呼出声。而何振梁再也忍不住激动的泪水,与身边来自中国台北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相拥而泣。 申奥成功回到北京,人们把“申奥功臣”的称号送给了何振梁。对此,何振梁却说:“申奥成功并不是一个人的胜利。它属于所有参与了这项工作的人,属于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我只是尽力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为了申奥成功,何振梁确实做到了全身心投入。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奥时,宣布结果的前一天,何振梁的夫人悄悄地把一盒药塞到他的兜里,同时还委托另一位委员在现场关照一下何振梁。何振梁说:“老伴儿是担心我的心脏。如果北京成功了,我兴奋得不得了,也许会犯心脏病;如果北京不成功———我从来不说失败———如果不成功,我会十分难受,心脏肯定也受不了。她为此准备了三种方案,一是能贴在胸口上的药;二是喷的药;还有一种是丸药,托一位来自日本的委员拿着,万一我发生什么事情,希望他能及时往我嘴里塞一粒。还好,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我的心脏还是比较坚强的。” 坚强的心脏和不变的信念支撑着何振梁投入了第二次申奥工作。由于年岁已高,他甚至提前写好了遗嘱,以防万一。何振梁并不愿意把那称之为“遗嘱”,他说,“那是给孩子们的一封信”。幸运的是,那封信至今都没有被打开过。(张琳) 申奥经典语录 巩俐 其实长久以来,我都希望能真正为北京申奥做点事情,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这么多年来,我生活在北京,的确能感受到她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所以我觉得北京的成功应该是众望所归。 成龙 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要带着它们(申奥的服装),让所有得过奥运金牌的选手在衣服上签名,请他们支持北京申奥。我不太会讲话,我只会去做。身为中国人的一分子,参与奥运会申办非常光荣。 杨澜 到时候,我希望从莫斯科笑着回来。我刚生了一个小孩,到2008年,我要带着孩子去北京看奥运会,这将会是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桑兰 虽然自己行动不便,但我可以给认识的朋友们写信、打电话,请他们支持北京申奥。 邓亚萍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从来没有举办过奥运会,这对国际奥林匹克事业也是一个遗憾;北京是人口最多的国家的首都,能够举办奥运会无疑会极大地促进奥林匹克精神在全世界的传播。 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第一次提出“中国何时才能够举办一届奥运会”,这个大胆的话题在当时看来有点痴人说梦。一百年后,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中国首都北京拉开大幕,百年沧桑,奥林匹克最终能与北京结出爱情的果实。诚然,2001年申奥成功汇聚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体育人的付出,背后隐藏着无数的心酸和坎坷。不过,申办奥运成功只是一个开始,成功举办一届奥运会才是我们的目标中国为此正在不懈地努力着。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