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奥组委有一群"残忍"的人 他们离开怀孕妻子来到这里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7月13日09:10 上海青年报
周琦本报体育部记者,通过北京奥组委考试后,现借调奥组委工作。六年前为在校大学生。 六年前,放暑假的大学生周琦在家中观看申奥直播,得知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她激动地想:如果我能作为观众亲临现场就好了!6年后,周琦的梦想实现了,她成为北京奥组委的一分子…… 2007年1月15日,26岁的周琦暂别《青年报》体育记者的岗位,前往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报到。半年光阴转瞬即逝,这位上海姑娘的人生轨迹已经因北京奥运会而改变,她放弃记者工作融入新的环境,她带着父母的嘱托和不舍远走北京,她和新婚的丈夫每个月只能团聚一次,是北京奥运的梦想始终在支撑着她。 本版撰稿记者 张楠 【工作变了】 到时候,把费德勒叫出来参加新闻发布会 “以前在电视里看费德勒,后来做网球记者在新闻发布会距离5米处看费德勒,北京奥运会时可能会直接从休息室里把费德勒叫出来参加新闻发布会,可能我们的距离只有1米甚至0.5米。”周琦说。 1月份来到北京奥组委工作,周琦已经适应了新环境:“来到这里让我感性认识到奥运会是怎么办的,也知道了媒体运行是怎么回事,了解如何服务媒体。我很幸运,只毕业3年就有机会参与北京奥运会,很多同事都是工作了十几二十年才有这个机会。” 周琦在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工作,目前具体的职务是奥林匹克公园北区场馆群(包括曲棍球、射箭、网球)的新闻运行经理。从事新的工作,她有时也会想起以前的记者工作,“跑过体育是我的经验,让我对体育赛事有概念。” 她这样描述两份工作之间的差别:“现在没有什么事是能在一天之内做完的。记者大都做短平快的新闻,很多新闻都是当天采写好,过程很简单。现在的工作需要团队系统的协作,不能依靠一个人完成,有的工作可能连续十几天都没有明确的进展。我的工作是媒体运行这一块,和竞赛、技术、餐饮、安保、观众服务等多个业务口需要提前一年进行磨合。” 体育记者的经历对周琦的新工作很有帮助,那些采访中的细节和经验时常能够从她的脑海中跳出来,“以前我跑过不少网球比赛,现在做网球的媒体运行,就会联想到以前的经历,了解记者的需求,做好前期准备,为他们个性化的服务,比如网球比赛对天气要求比较高,我们就必须把雨天停赛的情况下如何服务媒体做进运行计划中,也算是一种风险分析吧。” 【生活变了】 “残忍三号”每月和丈夫团聚一次 在背后一直支持周琦的是她的新婚丈夫陈旭,“起初参加考试就是他支持我,老公一直支持我鼓励我,鼓励我换个环境,亲历一下北京奥运会,我们俩都是想起奥运会就会心潮澎湃。” 和其他同事相比,周琦觉得自己新婚和丈夫分开其实也算不了什么:有个上海同事,前往北京报到的时候孩子才出生40多天,他只能每两周回一次上海探家,周五晚上走,周一早晨回到北京,硬座来回;还有同事参加考试的时候已经知道妻子怀孕,有的是来奥组委报到之后发现妻子怀孕,但他们还是来了。“有一次我们一群同事开玩笑,说那两个准爸爸是‘残忍一号’和‘残忍二号’,我就是‘残忍三号’,呵呵,算起来还是女同胞里的‘残忍一号’了。”周琦半开玩笑地说道。 到北京工作半年,周琦每个月和丈夫陈旭团聚一次。周琦春节和五一回过两次上海,正在读眼科博士的陈旭也到北京探望过她两次,每次四五天,两个人一起爬香山、游后海,下次还准备去秦皇岛看看大海。“每次和老公道别之后我都会难受好几天,那一个礼拜的时间过得特别慢。在北京我挺想家的,每次都扳着手指算还有多少天可以回家。北京奥运会有倒计时,我自己也有倒计时。” 8月有曲棍球和射箭的奥运测试赛,周琦会很忙碌,9月陈旭会再到北京看她,到时候奥运场馆都建设得差不多了,周琦希望带他到奥运场馆去看一看,特别是鸟巢和水立方,还有她自己工作的北区场馆群。 “老公特别支持我的工作,他已经在网上订购奥运会的门票,订了网球比赛的门票,开幕式的门票也订了,但是不一定能抽到。我从同事们那里了解到,一些比较冷门的项目,比如赛艇、激流皮划艇的观赏性也挺强的,所以也鼓励老公去看这些比赛。如果奥运会时我俩能够一起在网球场馆里,我工作,他看球,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周琦憧憬着那一天。 【环境变了】 officelady上班要戴安全帽 “和记者工作最大的不同是改上白班。”周琦慨叹道,记者的生活都是下午和晚上写稿子,而现在她过起了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让我们来看看奥组委工作人员的标准作息: 每天早晨8点从住处出发,奥组委工作人员大都住得离奥运大厦不远;8点半吃早饭,9点大家坐班车去场馆,从今年6月开始,很多工作人员都到场馆办公;下午5点半下班。周琦说:“有的时候会加班,周六周日加班的同事不少,因为那时办公室里人少效率更高,许多外地同事都觉得周末的时间难以打发,干脆到办公室加班。” 周琦的业余生活是很丰富的:“周末有时去北京大学听音乐会,10块钱就可以听到高水准的钢琴演奏;还有国家话剧院的话剧,20块钱可以看3个小时,真是低消费的高级精神享受!我想我将来回到上海之后,会特别怀念北京的这一处好。” 前不久丈夫陈旭刚刚到北京探望周琦,带来了小液晶电视和手提电脑,“前一段时间没有电视看,只能看书看报纸,现在可以看看新闻和连续剧了,上周末我也看到了温网男单的决赛,真精彩!希望费德勒和纳达尔北京奥运会的时候都能来参赛!”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周琦最初很不适应北京的干燥气候:“这里的空气质量不如上海好,刚到这里的时候会流鼻血。但是干燥也有干燥的好处,那就是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夏天的晚上还是很凉快,现在我已经完全适应了北京的天气。” “为什么上海的朋友们都说我像白领了呢?我大多数时候还是穿短裤和T恤上班,其实并没有什么‘officelady’的感觉。”周琦说,“我们现在去工地必须要戴安全帽,不能穿裙子和高跟鞋,要穿粗布的裤子和硬底球鞋,还要准备好仁丹和藿香正气丸等防暑用品。因为场馆还没有竣工,也没有永久厕所,只有临时厕所,要顶着太阳跑好远,所以都有点晒黑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