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7兴奋剂魔影挥之不去 第一女飞人落马另有灭门惨案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09:33 新浪体育
尽管奇数年的体坛,并没有世界杯、奥运会这样的超大型赛事,但2007年,却成为兴奋剂事件曝光率极其凶猛的一年,从2月份美国联邦特工捣毁一家向职业橄榄球和职棒选手提供违禁药物的网络销售网开始,到12月份“米切尔报告”轰动全球,今年的世界体坛,向听得目瞪口呆的体育迷们,“奉献”了一出出吃药大戏。 棒球:全面进入类固醇时代? 现在来看,03年巴尔科实验室事件只是美国体育界自查兴奋剂斗争的开始,2006年3月,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乔治·米切尔接受了MLB总裁塞利格的委托,对MLB球员使用兴奋剂的情况展开调查。在今年12月13日,米切尔和他的团队推出了长达409页的“米切尔报告”,一举列举了被他们确认是服用禁药的89名现役和退役队员,现役的本垒打王邦茨继巴尔科事件后再次榜上有名,而前扬基巨星罗杰·克莱门斯也在其中,米切尔表示说:“职业棒球无疑进入了类固醇时代。” 明年1月,美国国会将再召开一次声势浩大的听证会,当事人都得出席,作为美国第一运动的棒球,米切尔能在禁药事件上敢于掀起如此大的惊天波澜,而且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双重支持,相信对于其他国家也结结实实上了一堂教育课。 自行车:药检专打出头鸟 美国棒球闹不休,欧洲这边则是自行车运动,当然,美国人同样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去年环法冠军兰迪斯冠军称号被剥夺只是今年闹剧的前哨战而已。 首先是环法赛前,德国电信王牌乌尔里希退役,而后生小辈中的代表人物巴索退出,起因都是去年环法大赛前,西班牙警方在一次搜捕行动中查获了医生费恩特斯销售的多种兴奋剂和冷冻血浆,该案涉及到这两位大牌车手,尽管乌尔里希年初退役,但DNA检测证实,该案件中查获的血液样本中确实有部分属于乌尔里希。而巴索则在今年5月份承认自己和服药有关,最终被禁赛两年。 随后德国电信车队的扎贝尔表示在96年他服用过禁药EPO,而后当年冠军,同为电信车队的里斯也承认服用,但两人巧妙利用了追溯期已过这一规定,所以并未处罚。 真正兴奋剂丑闻集中爆发期,还是在今年的环法赛上,德国电信车队又身先士卒,队长辛克维茨赛程中被查出A瓶尿样阳性,德国电视台ZDF和ARD终于压不住火,感到耻辱的他们联合宣布退出赛事报道。随后黄衫领骑者拉斯姆森突然被丹麦国家队开除,起因是逃避药检,不透露训练地点。 就在人们开始惊诧的时候,更大的故事来了,7月25日,刚刚获得赛段冠军的哈萨克斯坦选手维诺库罗夫尿检阳性,他所在的瑞士阿斯特纳车队被劝退,过了一天,领先者拉斯姆森被荷兰拉波银行车队开除,黄衫自动旁落,而后科菲迪斯车队的莫雷尼中招,整个车队被劝退,两天内发生的事件戏剧性之强,让人颇为感慨。 荷兰拉波银行车队虽然死撑到了比赛结束,但赛后车队经理引咎辞职。由于中招的几乎都是夺冠大热,最后连黄衫真正获得者康达德,也不幸被许多媒体怀疑了一段时间。百年环法上发生的这一系列事故,让人对自行车运动的前景自然而然发生怀疑,不过就此认为运动就将终结,则不是正常的体育迷心态。看看那些尽情欢呼,狂喜如过节般的英国(发车地)和法国车迷,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是车迷自己组织环法,也照样能生存下去,在拥有体育之心的国家里,某项百年历史的大众性运动,绝不可能因一些兴奋剂丑闻而被迫终止。 田径:琼斯形象毁于一旦 巴尔科实验室事件后,美国著名田径女选手琼斯的清白一直被人怀疑,由于其两任老公都是证据确凿的“禁药先锋”,她也一直被相关部门调查询问,6月25日,由于失去赞助合同,以及赛事减少,琼斯宣布破产。 在经历了这么多打击后,琼斯终于扛不住了,10月5日,琼斯向美国一联邦法庭承认,自己在2000年9月至2001年7月间,服用过国际田联和USADA明文禁止的类固醇药物,随后她宣布退役,并接受了从2000年9月1日起至今的所有竞赛成绩和比赛积分都被取消,其间所获得的奖牌以及奖金也要上交的处罚。琼斯在2000年奥运会上拿到了3金2铜,按照规定全部上交,这也是现代奥运会有史以来,最大的、也是最尴尬的奖牌归还行为。 而在今年的田径赛场,还发生了多起禁药事件,比如有名的有俄罗斯马拉松选手杰尼索娃,搞笑的是,她声称买错禁药是因为自己英文不好。另外还有意大利前撑杆跳世界冠军吉比利斯科、美国三级跳名将肯塔-贝尔等人。 职业摔跤:灭门惨案引出异变话题 要不是克里斯·伯努特那比诗人顾城都要疯狂的举动,这项运动在中国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去关注,伯努特先掐死妻子,而闷死儿子,最后自杀,情绪错乱到无法想象的地步。有医学家指出,伯努特失常杀人很可能就是与早年大量服用类固醇药物有关。 而在他去世后两个月,另一位摔跤联盟的前冠军布莱恩-亚当斯(不是那位加拿大歌星)则因不明原因而死亡,而今年摔交联盟不少40岁左右的选手,不是因不明原因死亡,就是被查出服药过度而死亡,在这个靠力量演苦力戏的行当里,太多的人过分使用提高力量的类固醇和让自己陶醉的毒品,而这些东西,让他们的人生道路,在40岁左右就发生了异变。 历史上数额最大的罚单: 其实是对都灵冬奥会上发生的警察狂追选手那惊险一幕的“终结审判”。由于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涉嫌集体性的使用违禁药品事件,奥地利奥委会被国际奥委会处以100万美元的巨额罚款,创下国际奥委会成立以来,最大一笔金额罚款,而在4月份,六名涉嫌禁药丑闻的奥地利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选手遭遇了终身禁止参加(含教练身份)奥运会的处罚,由于初犯规定只是禁两年,这样的处罚显然相当严重。 根据奥委会与意大利当局的调查,奥地利代表团驻地发生的禁药丑闻,明显带有“团队性质”,不仅涉及到运动员,还包括教练员、培训管理人员和医疗人员。而药品提供者则是奥地利队前教练迈耶尔,他在02年奥运会就涉嫌使用药品而被驱逐,这次重回老战场,自然成为追击对象,迈耶尔被抓住后直接送到精神病院。 非专业选手的服药危机 打击禁药相当严厉的我国,在今年提供了一份很惹眼的数据,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司长蒋志学说,06年发现专业运动员兴奋剂检测呈阳性比例为0.25%,全体运动员阳性率却高达0.75%。而这0.75%中,不少就是青少年和非专业运动员。 为了从非专业晋升成专业,许多人采取了旁门左道,而服用禁药就成了捷径之一,这可不是厕所里捡大力丸吃,并捎一半给师姐尝尝的闹剧,而是货真价实的危害和摧残。 一旦公布了就栽,至少停两年,难道就没有被冤枉的?当然有,澳洲名将索普就是一例,去年宣布退役的他,立刻被法国《队报》盯上,在3月底,《队报》称索普在去年的一份尿样中,被检出睾丸激素和荷尔蒙激素呈阳性。由于索普在澳洲的崇高地位,连总理霍华德都被惊动。 但在一番调查之后,8月31日,澳大利亚反兴奋剂协会正式对外正式宣布,之前关于索普服用兴奋剂的指控已经撤销,“大脚”总算清白了。另外巴西女排的大美女杰奎琳因减肥误服禁药,最终也只遭遇了六个月禁赛期,年底就已复出,这些恐怕就是在不平静的07年里,让那些真心崇拜偶像的体育迷们最感舒心的好事了。(孟巍)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