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专访北大山鹰社社长:不培养专业选手 目标并非登顶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11:48  体坛周报

  记者凌展鸿报道

  7日下午,当记者在约定的北大某餐厅见到张其星时,这位北大山鹰社社长面前堆了一桌子的课本和复习资料。

  “期末考试了,得抓紧时间看书。”见到记者,张其星很快就收起了他满桌子的东西——不过即便是在这个时候,他还是得为社里的事情操心,因为在考试结束后山鹰社将要到京郊进行5天的冬训。“现在就得开始前期的准备工作了,主要都是各部长在负责,说到这里我还真的要谢谢他们。”

  冬训算是山鹰社每年都要组织的固定活动之一。而社里每年的大手笔,也是山鹰社最为世人熟知的,就是他们每年暑假的野外探险和科考活动。“去年夏天我们成功登顶海拔6444米的西藏甲岗峰,今年的地点初步选定在新疆。”

  张其星说,每年社里会组成30人的团队参加暑假的活动,其中15人进行登山和探险,15人从事科考,后勤保障和医疗救援等工作全部由这30人完成,这样下来活动的成本并不算太高,“一次下来大概在十几万左右。”

  而由于山鹰社名声在外,这人均数千元的花费现在也已经可以找到赞助商掏腰包。张其星说,参与户外活动的昂贵成本,不会成为北大学生参加山鹰社的障碍。“一般的大活动,我们都不需要社员掏钱,只是平时组织的像登香山一类的小活动,才需要社员自己出费用,那也只是每次几十块钱。”

  尽管曾在98年成功登顶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但采访中张其星一再强调,山鹰社并不是专业的登山队,也从来不会把冲顶作为最终的目标。“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大家一群人玩得高兴,要再说得深一点,就是在登山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习户外知识和人生经历,以登山的精神去面对以后的生活。”和清华的运动队所强调的恰恰相反,北大山鹰社没有太多竞技层面的意义。“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专业登山运动员。实际上,成立近20年来,最终能从山鹰社走进专业登山队的人不多,这几年更是寥寥无几。”

  不过2002年在攀登希夏邦马西峰时发生的意外,还是让外界对山鹰社产生了不少误解,山鹰社本身也承受了不少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张其星介绍,在2002年后,学校进一步逐渐完善了山鹰社暑期登山活动的监督机制。“现在社团的暑假活动,都要通过一个登山答辩会才能最终成行,我们要递交十几份材料,包括全面的计划,后勤准备和详细的路线安排等等,方案最终需要得到学校和中国登山协会两方面的批准。”张其星说,社里的每次活动,都经过了最周密的安排,预料到了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我们肯定会尽我们的能力,把风险系数降到最低。”其实从登山的专业角度而言,七八月肯定不是最佳时段,不过学生社团的性质也让山鹰社拿不出另外的时间,这也让他们必须在安全方面做更细致和到位的工作。

  作为北大的三大学生社团之一,北大山鹰社已经从1989年成立时的数十人,发展到现在有数千注册会员的规模。张其星说,每年都会有400名左右的新生进入这个集体。不过在张其星看来,山鹰社的规模还并不是最让他骄傲的地方。

  “山鹰社让我们所有社员感到最特别的一点是,它对于我们而言,似乎是一个终身的大集体。”张其星说。一般的学校社团,社员的流动性都很频繁,而在学生毕业后,与社团往往就再也“老死不相往来”。而山鹰社从当年创社开始,有很多社员直到现在还经常和社里有联系。“像我们今年元旦的活动,就有几个89年创立时的元老参加。这已经不仅仅是属于在校学生,甚至不仅是属于北大的团体。”走出餐厅,张其星把记者带到了两个模拟岩壁前,那是山鹰社进行日常训练的地方。“看到后面那个抱墙了吗?那是97届的社员们出资8万新建的。”张其星相信,和那8万元相比,它背后那一群到现在仍记得这个集体的人才是山鹰社更大的财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