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俭手术去掉鸟巢“盖”“瘦身”之后节约四亿元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29日06:17 重庆商报
从招标到设计、从建设到竣工,鸟巢这座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全球十大重要建筑”的工程,一直就没停息过争议。然而,从有“顶”到敞口的“变形”之后,鸟巢还是在争议声中顽强的“立”了起来。能屈能伸,虽然鸟巢在它成长轨迹中几经波折,但还是依旧用它迷人的独特魅力,牵动着所有人的眼球,再次傲立于“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之中。 鸟巢今年4月18日才首度对外开放。谁能想到,屹立在人们面前的这座庞然大物,在四年前经历过一次饱受争议的“变形”。这次变形之后,也让鸟巢留下了一大遗憾,失去了成为中国第一座封闭体育场的可能。 “安全隐患”曾掀大波澜 节俭手术去掉鸟巢“盖” 鸟巢最初的设计,是有“顶”的。它的设计方案,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事务所、英国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联合体共同设计的。设计者的最初方案是,将鸟巢屋顶设计为世界最大可开启、滑动式屋顶,当它合上时,体育场将成为一个封闭的室内场馆,这在中国是没有先例的。 然而,最初的方案在2004年悉尼奥运会前,却引起了轩然大波。那一年5月,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发生坍塌惨剧,中国建筑界由此掀起一轮反思崇洋风的高潮。当年7月初,近10名中国建筑界资深院士自发聚集在一起,就奥运工程进行了小型座谈,会后形成一份书面材料联名递交给中央。院士们质疑部分奥运工程“崇洋奢华”,认为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片面营造视觉冲击,却忽略了安全、实用、经济等建筑的基本原则,致使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极大提高,不但用钢指标惊人,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难以保证,实属一种不必要的巨大浪费和冒险。 院士们的意见得到高度重视。当年8月3日北京奥组委召集专家座谈,就优化在建和拟建的奥运场馆结构方案征求意见。经过专家评定,最终决定把可开启的滑动式屋顶拿掉,再把孔扩大。 节俭手术去掉鸟巢“盖” 在北京奥组委“节俭办奥运”和国际奥委会的建议下,2004年7月1日鸟巢暂停施工。经过五个多月对设计方案的调整,2004年底才重新复工。鸟巢在取消可开启屋盖、扩大了屋顶开孔后,其钢结构用钢量比原设计减少了22.3%,膜结构减少了13%,成本也降至23亿元人民币。 这次“瘦身”,最大的变动就是去掉了鸟巢的“盖”。但是,这一变形并非因为安全问题,“鸟巢最初的设计方案是能够保证安全的,这也是一个设计方案最起码的要求。现在鸟巢一度暂时停工并非出于安全考虑,而是由于造价过高”,鸟巢设计者之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吴学敏当时如此对外解释。 在争议声中“变形”四年后,鸟巢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虽然已经去掉了原设计中的“顶”,但却丝毫没有改变它受人尊宠的地位。不过,鸟巢建成后虽然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却留下了失去一个“中国第一”的遗憾。“当时鸟巢方案通过时,我们为即将拥有第一座封闭体育场感到骄傲,现在只能留待以后了。这个屋顶拿掉后,永远也没办法再补上了。”在鸟巢首秀时,一名叫王先明的老观众在与记者聊天时,对鸟巢当初拿掉“屋顶”还是充满了遗憾。 鸟巢建设进程档案 2003年3月28日,由5个国家的13名建筑大师和专家组成的竞赛评审委员会,以压倒多数票推选“鸟巢”方案为国家体育场重点推荐实施方案。 2003年12月24日,鸟巢工程破土动工,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2004年7月30日,出于“节俭办奥运”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鸟巢”暂时停工。 2004年11月下旬,鸟巢设计优化调整方案完成。方案取消了可开启屋盖,与原设计相比,钢结构用钢量减少了22.3%,膜结构减少了13%。 2004年12月,鸟巢正式复工。 2005年11月15日,混凝土主体结构封顶,比预期提前一个月。 2006年8月31日,钢结构工程主体桁架梁合龙完成。 2006年9月17日,鸟巢钢结构卸载完成。 2008年4月18日,鸟巢首次正式对外开放。 ■数字化解读 3次评审敲定“鸟巢” 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的设计方案选定,经历了三次层层评审后,才最终选定了“鸟巢”方案。 13个设计方案中,境内方案2个、境外方案8个、中外合作方案3个。 在随后评审中,选举出3个优秀方案,在此基础上,评审委员会又以压倒多数票推选“鸟巢”方案为重点推荐实施方案。 鸟巢“变形”节约近四亿 2004年,鸟巢工程一度暂停,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可开启屋顶被取消。与此类似,鸟巢的室外地形微微隆起,很多附属设施被置于地下,这样既避免了下挖土方所耗的巨大投资,隆起的坡地在室外广场的边缘缓缓降落,依势筑成热身场地的2000个露天座席。由此,“鸟巢”节约的总建设费用近四亿元人民币。(特派记者 周晓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