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会倒计时一个月:抗震救灾赋予火炬传递新内涵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08日10:24 新华网
6月2日,四川地震灾区儿童和奥运火炬手曹爱(后左)、韩燕参加爱心航班上举行的奥运火炬万米高空传递体验活动。当日,89名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儿童,乘坐南方航空公司CZ101爱心航班,飞往三亚凤凰机场,开始为期15天的“爱心呵护,阳光行动”的“心灵呵护”之旅。在爱心航班上,南方航空公司海南分公司为儿童们安排了体验奥运火炬万米高空传递、我是爱心小天使、儿童集体生日等活动。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摄 奥运火炬境内传递活动如火如荼,“祥云”离北京越来越近。在最近一个多月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中,史无前例地出现了火炬手“临时增补”现象。这些“临时增补”的火炬手,大多来自汶川大地震后抗震救灾第一线。在汶川大地震面前,中华儿女表现出的抗震救灾精神惊天地、泣鬼神。这种精神不仅为火炬传递活动注入了新的内涵,而且伴着奥运火炬在华夏九州传递。 火炬手是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使者。北京奥运会在火炬传递中“临时增补”大批抗震救灾火炬手,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诠释,更是中国为奥林匹克精神所贡献的一种崭新理念:除了和平与友谊,除了光明与欢乐,奥运火炬还传递着人文关怀,传递着无边大爱。 这种崭新的理念与内涵,将成为北京奥运会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力证与成果,也将让奥运圣火以及她所象征的奥林匹克精神,更具“普世”价值和意义。 从5月12日发生汶川大地震起,奥运火炬传递活动成为一趟彰显人文关怀的“爱心之旅”:取消了欢乐热烈的庆典活动,增加了为地震遇难同胞默哀的仪式,全国哀悼日期间暂停传递,而且,在此后的许多传递城市,临时增补了抗震救灾人员担任火炬手。 在上海,4名与抗震救灾相关的火炬手让传递活动增添了对四川地震灾区的牵挂与祝福。从灾区归来的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卜智勇参加了火炬传递,并在第二天重返灾区,他说:“要把信念、爱心和支持传递给灾区群众。” 在青海湖,第一棒火炬手是参加了四川抗震救灾医疗救援的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蒙古族医生达嘎。在贵州遵义,刚从四川灾区救灾归来的遵义市消防四中队特勤班班长桂阳成为火炬手。在云南香格里拉,从抗震救灾前线归来的杨军和王敏担任了火炬手,他们说,很荣幸参加奥运火炬传递,几天后还将重返灾区。 在重庆,从抗震救灾第一线归来的王林刚、杜联勇、肖明朝、杨占宇、廖淑梅等消防官兵和医务人员,也临时增补为火炬手。在灾区转战23个救援现场的万州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王林刚,担任了万州传递的最后一棒火炬手,他说:“我现在不在救灾现场了,但希望我手中的奥运火炬能给灾区群众送去温暖和力量。”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副院长肖明朝说:“面对灾难,我深感背后有着强大的后援力量,虽然这一年我们国家经历了很多灾难,但是灾难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除了救援人员,还有一些在地震中勇战“死神”、创造生命奇迹的勇士和英雄,他们在接受救治的省市被增补为奥运火炬传递的火炬手。 在云南丽江,火炬传递的第一棒和第二棒是由两个孩子共同完成,他们分别是在云南丽江地震中出生的12岁男孩和震生,以及在汶川地震中成为孤儿的13岁女孩张紫兰。 在贵州凯里,在地震废墟中被埋123个小时后获救的蒋雨航被增补为火炬手。这个坚强的小伙子说:“坚强挺住、绝不放弃,这是支撑我、支撑许多地震灾区同胞的生命力量,这也同样是奥运精神的力量所在。今天,我要把这种力量传递下去。” 在重庆,自断一腿进行自救的绵竹煤矿工人刘刚均坐着轮椅参加了火炬传递,他说:“我想告诉大家,任何困难都不可怕,只要人还在,一切都有希望。我想,这也是一种奥运精神。” 奥运圣火代表着希望与梦想,代表着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坚韧不拔、奋斗为乐的价值理念。在各地参加火炬传递的抗震救灾人员,无论救援者还是重获新生的伤员,正是希望通过自己手中的火炬以及高举火炬所迈出的每一步,把自强不息、重建家园的希望与梦想传递给灾区人民。火炬手高擎火炬,也是在向灾区人民和世界传递这样的信息:在北京奥运会的紧张筹备和奥运火炬的全国传递中,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始终心系灾区群众,并通过奥运火炬向灾区人民传递关爱、温暖和力量。 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理念的一种充实和丰富,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全新贡献。奥林匹克精神倡导的是一种“普世”价值,其基本理念就是和平、友谊、平等、团结,以及相互了解、公平竞争。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在抗震救灾火炬手身上所演绎的无边大爱与人文关怀,理应成为奥林匹克精神所倡导的重要价值理念。(本刊记者 刘卫宏) 来源:半月谈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