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运会十大设想之奥运期间北京处处讲外语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19日10:45  竞报

  慢步北京街头,不管是卖报大爷,还是餐厅服务员,只要你长着一张“洋面孔”,甭管有事没事都要来一句:“MayIhelpyousir!”奥运啦,外国的客人都来了。为了迎接这一天,北京各界在过去7年间掀起了空前的外语学习热。掰手算来,距奥运会开幕也就20天了,京城遍地说外语的壮观景象真的会到来吗?先设想一下,结果很快揭晓。

  英语成为主流“外语”

  而新东安广场六层的“大食代”虽然经营的都是“过桥米线”这一类的各地风味小吃,但英文菜名早已在岗待命。中英文菜谱上,过桥米线不再是汉语拼音,而被翻译成了“Cross-bridgeRiceNoodles”,地道的英文单词。“炸灌肠”也被翻译成了“FriedStarchSausage”。

  虽然老外还分来自“日本的”、“德国的”、“西班牙的”,但记者走访发现,英语还是北京大街小巷最通用的“外语”。6月17日,北京市有关部门发布了《中文菜单英文译法》,其中有冷菜、热菜、汤、主食、西餐以及酒等10大类2700多个译法,城八区三星级以上饭店可免费领取,这更是为确定英语为奥运主流语种推动不小。

  到处摆上中英文对照在这些中英文菜谱上,不但有英文标注,还配上图片,为的是让“洋顾客”,尤其是不了解地方风味的人对菜的主要原材料、颜色、外观有了基本认识。在“大食代”经营北京小吃的毛师傅说,她在这里招待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尤其是晚上很常见。“现在老外们就是看着它们点东西。方便了不少。”

  除了菜单,北京的大街小巷上,各种路牌,指示标志,甚至连北京的一些查询电话也都用上了“外语”。

  培训已深入每个角落为了让“洋客人”看得懂,还能听得懂。北京已经招募培训了40万奥运城市运行志愿者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提供翻译服务。除此之外,北京各个政府机关、窗口行业也都对员工进行了外语培训。培训在校园、社区、商场、车站等各个领域广泛开展。

  王府井全聚德烤鸭店服务员小张说,她们经常进行不定期的外语培训,主要培训英语。“现在即使在外国客人比较多的情况下,大家也都能提供很好的服务。主要是因为服务员基本都能用英语交流了。” 竞报记者王晓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