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新浪首页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首都地区可测1.0级以上地震 具备300万人避险场所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7月20日04:06   

  ●目前中国地震局已会同有关方面作好奥运期间北京一旦发生地震的应急预案;

  ●目前未发现首都圈奥运期间发生破坏性地震的迹象;

  ●目前我国已形成覆盖全国的地震观测网络,首都圈地区可以监测1.0级以上地震,速报时间5分钟至10分钟。

  据新华社电 (记者孙闻)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阴朝民19日表示,目前中国地震局已会同有关方面作好奥运期间北京一旦发生地震的应急预案。

  阴朝民当天在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的发布会上说,假如奥运期间北京发生地震,根据我们目前的应急对策,我们可以及时有效地进行人员疏散。他说,北京地区有31个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300万左右的人员避险。

  阴朝民表示,目前我国已形成覆盖全国的地震观测网络,首都圈地区可以监测1.0级以上地震,速报时间5分钟至10分钟。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在发布会上表示,首都圈地区的地震科技力量非常强,是全国最密集的,这里的监测能力是全国最高的,“到现在为止,从监测的信息来看,还没有发现发生破坏性强震的迹象。”张晓东介绍,首都圈的范围,从北纬38.5度到北纬41度,东经113度到东经120度,面积为15万平方公里。目前省会城市和东部地区可以监测1.5级以上地震,速报时间10分钟至15分钟,其他地区可以监测3.5级以上地震,速报时间20分钟到25分钟。

  “未能预报汶川地震,深感痛心和不安”

  阴朝民表示,汶川地震由于发震区域构造的复杂性,震前没有出现大量典型异常,因此中国地震局未能作出预报。阴朝民说,作为地震工作者,他对此深感痛心和不安。阴朝民介绍,虽然我国地震监测台网已经具有一定的监测能力,但是对于地壳深部的探测,依然处于“入地无门”的状态,对地球内部的情况和地震发生规律的认知还十分有限,地震预报水平还将长期处于探索和经验积累阶段。“我们目前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是大多数地震还不能预报出来。”阴朝民说,“地震预报尤其是短临预报至今仍是世界科学难题,我们在进行预报探索的过程中,遭受的挫折远多于成功,地震预报水平还很低。”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焦点专题

新闻排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