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巴德之战:“个人”与“整体”的碰撞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22:32   新华网

  新华网沈阳8月6日奥运专电 巴德之战:“个人”与“整体”的碰撞

  记者 周之江、谭博文

  2007年女足世界杯冠亚军球队制造威胁和博取掌声的方式略有不同,玛塔的突破总能使德国队后防一片混乱,而日耳曼军团的定位球也一再令巴西人感到紧张。这种风格上的明显差异,也同样体现在赛后的统计表上。

  技术占优的巴西人全场控球时间达到骇人的64%,而德国女足仅为36%。不过,讲求实效的德国女足在其他数据上却并不落后于对手,射门次数8比10,射正次数3比5,角球各有6次。甚至连射中门框的次数也一样,德国队8号斯米塞克头球顶中门楣一次,巴西女足5号科斯塔的头球则正中门柱。

  首战0:0,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巴西主教练巴塞洛斯毫不讳言双方风格上的不同,“我们更多依靠个人能力进行比赛,而德国踢的则是整体足球”。

  拥有玛塔的巴西女足的确有资本炫耀自己的技术,只是,仅仅一个令人激动的世界足球小姐不足以改变比赛结果。身强体壮、打法硬朗的德国人,凭借典型的日耳曼式足球,最大限度地限制了巴西天才们的表演。

  希望“继续坚持自己风格”的巴塞洛斯也许该多思考一下战术层面的问题,他的球队控球时间占优,但多是在后场的无谓传递,中场组织缺乏层次,更多的威胁来自于球星的个人表演。

  眼下的这支巴西女足的确天赋过人,但却好比只有若干美妙的音符,但还没有化为完美的乐章。既然冲着奥运会金牌而来,巴塞洛斯应从一年前的女足世界杯决赛中吸取教训――在半决赛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斩落老牌劲旅美国女足的玛塔,决赛表现平平,甚至还射失一粒点球,最终导致球队与冠军奖杯擦肩而过。

  毫无疑问,巴西女足对付一般的球队,只需球星们一两次的闪光时刻便已足够。但要在奥运会夺冠,要越过德国女足这样的超级强队,仅仅依靠“个人主义”,未必能够奏效。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焦点专题

新闻排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