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祥云擎圣火燃烧航天芯--奥运会火炬设计背后的故事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11:32 北京日报
昨晚,中华世纪坛会场正中央,红绸掀起,红银相间的北京奥运会火炬,宛若一朵象征吉祥如意的“祥云”,以高贵华丽的造型精彩亮相。 这朵“祥云”,将通过2万多名火炬手的手手相传,向世界传达“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文明。 外形设计 纸卷祥云联想中标 “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外形是联想设计的?IT企业怎么干上艺术设计了?”很多人可能都会对这家知名IT企业的“不务正业”感到好奇。联想集团作为一个IT企业,怎么会有实力与众多国内外著名专业设计机构同台竞技?其实,在联想集团创新设计中心旗下,汇聚了上百位业内顶尖的设计师,设计火炬是联想第二次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形象景观设计。联想再次激情竞标 姚映佳是联想历史上第一位设计师,也是联想工业设计领域的带头人。他拿起一张纸,刷刷几笔勾画出一个图形,“这是我们中心2002年参加北京奥运会会徽征集活动时的设计方案,以‘北’字为原型的中国印章,与会徽中国印仅一字之差。”四年多过去,姚映佳的语气里仍然透着惋惜。 姚映佳,联想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也是火炬设计创作总指导。总喜欢穿黑色唐装的他,看上去既有艺术家的浪漫气质,又有工程师的严谨。 同是中国印,评委最终选择了肖形印的“京”字图案,但联想对设计理念的准确把握和出色的设计能力,给北京奥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北京奥运会火炬开始全球征集的时候,姚映佳感到机会来了,这一次我们要成功,他对自己说。火炬设计团队代号“Fire” 按照联想的传统,每次执行重要任务的项目团队都会有一个名字,喊起来很亲切,又能起到保密的作用。比如,联想在申请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时的项目团队名字是“007”。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团队,取个什么名字呢? 2005年12月9日,奥运会火炬设计方案面向全球征集的第三天,联想创新设计中心召开了奥运火炬设计团队启动仪式。德国设计师Florian提出给团队取名为“Fire”的建议,既表现了团队的激情,也暗合圣火之意,又讨个吉利的好彩头。“对,就是Fire!”大家一致认同。 带着似火激情,汇集了跨越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材料工程、机械工程、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十多个专业的设计精英的联想Fire团队上路了! 一张A4纸信手卷出火炬雏形 2005年底的一天,联想创新设计中心的大会议室。纸张、马克笔摊了一桌子,Fire团队87位年轻的中外设计师在“头脑风暴”中碰撞着智慧的火花:凤凰、长城、如意、风筝、灯笼、竹子、糖葫芦……几十个五花八门的火炬造型创意纷纷跃然纸上。这么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到底选什么呢?女设计师仇佳钰信手拿起一张A4纸一卷,突然有了灵感。“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传播人类文明的大功臣。你们看,”她一边说,一边将纸卷高高擎起,在全场瞩目中,北京奥运会火炬雏形初现。 仇佳钰,生长于北京,1999年硕士毕业即进入联想创新设计中心,现任联想创新设计中心设计战略总监。佳钰设计的产品曾先后荣获2005年德国红点至尊奖,2004年色彩中国首届大赛中国色彩奖和2002年中国企业产品创新奖金奖。谈到奥运会火炬的设计时,她微笑的脸上放射出兴奋的光芒,“能设计北京奥运会火炬,让我们感到很幸福,这对我们是莫大的荣誉。”佳钰不仅能提出独特的创意,又很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让创意设计方案更趋完美。最终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造型的“纸卷”,就融会了同事们不同创意元素和设计方案中合理的部分。 中华文化符号中觅得云纹创意 30多年前,当年幼的李凤朗在辽宁的大山里,悠闲地骑在牛背上,一边放牛,一边看着天上的云朵出神的时候,绝没有想到祥云的图案会出现在北京奥运会的火炬设计中。 李凤朗,现任联想创新设计中心设计服务总监,“祥云”设计的总负责人。这个从山沟里走出来的设计师有个理想,就是让中国的工业设计彰显中华文化特有的深厚底蕴。在“纸卷”的设计原型初步确定以后,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丰富、细化这个造型。目标是明确的,那就是寻找既能代表中华文明,又能融入世界文明的创意。 而Fire团队总设计师,也是火炬设计团队里年龄最小的章骏,也开始把自己埋在传统文化的各种符号中寻觅灵感:中国五行、四羊方尊青铜器、古代建筑、民间剪纸和书法。原始器皿的“漩涡纹样”、“蔓草纹样”、“云纹”……看着书上各种各样的云纹图样,章骏豁然开朗:为什么不用云纹呢?祥云,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符号,寓意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优美圆润的线条在变幻间顾盼生辉,展现着东方文化的独有魅力。 为了获得云纹的最佳表现效果,章骏穿梭在北京的老胡同、古玩市场、古建筑中。书卷、窗棂、剪纸、墨竹等元素不断涌进他的脑海,庞杂的创意却让原本清晰的“祥云”变得模糊起来。为什么不试试只用云纹图样?姚映佳的及时建议,让章骏恍然大悟,“祥云”的造型变得简洁而纯粹。 “云纹、卷纸等元素的运用富有中国特色,具有故事性,火炬整体造型优美,令人印象深刻。”评审专家对进入复评的《祥云》做出了积极评价。章骏清楚记得评审当天,当他在北京奥组委会议室里无意中一低头,看到脚下地毯上的花纹竟也是云纹时,仿佛看到吉兆一般,兴奋莫名。 十八块色板调出漆红色 漆红色的祥云图纹精雕细琢在银色的铝合金上,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火炬下半部喷上漆红色的橡胶漆,使得火炬的整体视觉效果统一,也使火炬握柄具有手部皮肤的柔软度和温和感,给人与同伴握手的感觉。 而提到颜色,就不能不说说色彩材料效果主管设计师周兰。根据北京奥组委的修改意见,以周兰为首的设计调整子团队,负责对火炬的颜色、造型进行完善。为了让火炬上半部云纹浮雕图样所用的红色能完美表现出中国特色,周兰把眼光锁定在中国几千年漆器文化中的漆红色。她仔细研究了联想创新设计中心收藏的各种不同时期的漆器颜色,奔波于北京各处的漆器古玩市场,翻阅了大量古代漆器的图片资料。 中国漆红强调饱和而富有力度,热烈而稳重。周兰不厌其烦地调制色板。调出一块色板,就在不同灯光下反复比较不同的视觉效果。看着她那股执着劲儿,团队成员开起了玩笑,“你买钻戒的时候也没这么认真过吧!” 在调制了十八块色板后,周兰终于调出了中国味十足的漆红色。 “扫雷之旅”破解成型难题 火炬设计修改工作结束后,随即迎来了火炬外形整体成型的难题。在两周时间里,要突破火炬薄壁整体成型、云纹腐蚀雕刻、双色氧化染色等一系列复杂工艺,联想创新设计中心首席工艺设计师韩小勤带领着工艺实现子团队,开始了被他称作为“扫雷之旅”的火炬样品制作过程。 韩小勤,联想创新设计中心首席设计师,火炬设计工艺与制作总指导。50岁的他是火炬设计团队里年龄最大的成员。30年模具结构和工艺设计方面摸爬滚打的丰富经验,让他对很多工艺问题烂熟于心。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韩工。 最具挑战的环节是薄壁整体成型,对铝合金材料进行切削加工,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闪失,就会前功尽弃。在计划的六天工期里,呆在浙江工厂的韩小勤几乎没合过眼。“并不是真的没有时间睡觉,而是一闭上眼,脑子里就全是‘祥云’的影子!”韩小勤说。到了最后切割上下端面的收尾阶段,韩小勤索性就守在了车间里。“停机”!凭着30年的工作经验,他突然叫停了切割工作。好险!切割程序果然出了问题。韩小勤亲自进行编程,并坚守在机床旁直到完成最后的端面切割,火炬外形整体成型得以顺利实现。 Fire团队沉浸在火炬整体成型成功的喜悦中不久,便被泼了一盆冷水:工厂传来消息,云纹图案加工效果不好,火炬表面有明显杂点。已经没有时间重新制作了,章骏和韩小勤决定在现有基础上修改完善。 他们先对火炬造型铝件开始了长达几十小时的手工修图,但云纹图样还是达不到期望的效果。此时,要做云纹图样处理的火炬上半部分管壁已相当薄,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功亏一篑。 章骏和韩小勤决定做最后一搏,精心挑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做手工抛光。从下午五点到晚上十点,在老师傅刷刷的打磨声中,他们终于提心吊胆地穿过了抛光这道“雷区”。 2006年4月18日23时58分,火炬样品终于跨过了蚀纹和着色两道难关。章骏将它抱在怀里,像个孩子一样兴奋地喊:“谁要也不给!”19日凌晨2时,全体团队成员都收到了章骏发来的报喜邮件。 执委会一锤定音:纸能包火 中国有句古话,纸包不住火。而北京奥运会的火炬设计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以优雅的纸卷造型围住激情的火焰。在火炬设计评审过程中,也有评委表示出这样的担心,纸能包住火吗?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对纸卷的创意非常欣赏,他说,“这个创意令人想起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在水中点燃火炬的一幕。而纸和火的概念搭配,恰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立统一和谐观的体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纸正是通过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传到世界的,这与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的创意不谋而合。 于是,2006年6月30日,北京奥组委执委会确定《祥云》为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艺术设计方案。 链接 北京奥运会火炬 从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都会举行火炬接力活动,并诞生一支体现主办国家文化特色,符合高科技要求的奥运会火炬,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遗产。近几届奥运会火炬设计通常只进行外形设计,内部燃料系统通过购买成型的技术解决。北京奥组委走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在火炬外形和内部燃烧系统的设计和研发上,分别选择了联想集团和航天科工。“我们认为,把两个最优秀的设计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火炬艺术与技术设计的完美结合。”北京奥组委火炬接力中心主任张明说。 外形设计关键词: 纸卷云纹漆红 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创意灵感源自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卷轴形状,和中国传统文化里代表“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火炬造型上下比例均匀分割,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和铝合金的银色巧妙搭配在一起,融合往复的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显得高贵华丽、内涵厚重。 技术特色关键词: 抗风抗雨环保 北京奥运会火炬高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为15分钟,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火焰呈亮黄色,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在工艺上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并且使用锥体曲面异型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腐蚀、着色技术。火炬下半部喷涂高触感橡胶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使用的燃料为丙烷,价格低廉而且符合环保要求。北京奥运会火炬是自主创新的产物,北京奥组委对其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征集评选流程 2005年12月6日,北京奥组委向全球发出公开和定向征集火炬设计的邀请。 2006年2月28日,北京奥组委共收到海内外应征作品847件,其中有效应征作品388件。 2006年3月10日至5月13日,通过两轮评审,从388件应征作品中选出了名为《祥云》、《龙凤呈祥》、《颂》的3件作品。《祥云》成为每轮评选的最高票数入围者。 2006年6月30日,北京奥组委执委会确定由联想设计的火炬外形为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艺术设计方案,由航天科工集团设计研发的内部燃烧系统为北京奥运会火炬的技术方案,并由航天科工和联想负责完成火炬样品制作工作。 2007年1月,国际奥委会批准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方案。 燃烧系统 奥运的火航天的芯 “在得到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全球征集的消息后,我们很高兴,航天人也有为北京奥运会做贡献的机会了。”航天科工集团副总经理薛利立刻组建了火炬科研团队,委任中国工程院刘兴洲院士为火炬内部燃烧系统研制的总设计师。 航天科工集团的31个研究所,30多名专家投入了火炬内部燃烧系统的设计。父亲去世,母亲生病,爱人生孩子……一些团队成员一边要处理家庭问题,一边还要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科技研发过程中。薛利说,支持大伙儿的正是执着的航天精神和奥运情结。 “火炬内部燃烧系统要保证火炬点燃后,能在规定范围内的各种复杂环境下,保持一段时间的持续燃烧。”总设计师刘兴洲介绍,北京奥运会火炬内部燃烧系统包括燃烧器、保持气体压力的稳压装置和用于储存燃气的燃气罐三部分。“我们就是要在很小、弯曲且不规则的空间内精心安装固定好这些装备。”丙烷燃料无污染火焰亮 最先需要解决的是燃料,燃料必须环保,同时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大。刘兴洲经过多次模拟实验,选择了丙烷作为火炬的燃料。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可以适应比较大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的饱和蒸气压,形成燃烧。丙烷燃烧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在火炬手跑动时,动态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适合新闻媒体的转播。 稳压装置让火焰高度稳定 北京奥运会火炬特别设置了稳压装置。据科学检测,丙烷在30摄氏度燃烧时会产生11个左右的气压,在零下20摄氏度会产生2个左右的气压。但这些随着外部气温变化而变化的饱和蒸气压经过稳压装置出来后,都保持在1个左右的大气压,尤其是在零风速和静止状态下,火炬会形成25厘米至30厘米高的稳定火焰。 “双火焰”设计确保不熄火 “北京奥运会火炬内部燃烧系统的一个重要创新是设置了‘双火焰’方案,可以保证火焰的继续燃烧。”刘兴洲院士介绍说,燃气流出后,一部分进入燃烧器的主燃室,形成扩散的比较饱满的火焰;另一部分进入预燃室,保持一个比较小的但十分稳定的火焰,如果出现极端情况,主燃室火焰熄灭,预燃室仍能保持燃烧。 能抗8级以上大风和暴雨 科研团队把精力主要投放在火炬火焰的抗风抗雨性上。他们进行了大量试验,检验火焰在大风、速度突变的风、方向无规则的风等各种情况下的稳定性。现在,在风速每秒30米的情况下,火焰能保持不熄灭。而风速每秒达18米就是8级大风。火炬设计要求火焰在每小时50毫米的雨量下不熄灭,目前的火炬火焰可以承受超过规定数十倍的雨量。 北京奥运圣火将抵达具有低温、低压、强风特殊气候的珠穆朗玛峰。据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介绍,七级或八级大风属于珠峰的正常天气。目前,登珠峰的火炬的内部燃烧系统正在研制,初步的设计方案已经在珠峰附近进行实际检测。 或许,人们会记住火炬的外形,而对于在火炬设计中起到核心作用的内部燃烧系统却知之甚少。薛利对此却很坦然,“记不住我们没关系,重要的是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有我们航天人的贡献。”RJ080RJ209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