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城期盼科技奥运之火 火炬传递绵阳整装待发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08:39 天府早报
昨日,由早报和四川电视台组织的“川行圣火路”北京奥运火炬四川行探路活动抵达第二站:科技城绵阳。作为全国惟一经国家批准的科技城,同时也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成为奥运会火炬传递城市显得理所当然。在绵阳人眼里,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将奥运火炬传递办好这么简单,而是希望通过这次盛会,来向全世界人民展示绵阳“科技之城”的风貌。 “北京奥运会的口号之一就是科技奥运,绵阳的城市特征与此完全吻合。而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创新精神,也正是我们这座新兴的城市所需要的。”昨天,绵阳市体育局副局长卢贵全这样向记者描述他们申办奥运火炬传递城市的初衷。不过,绵阳最初的申办之路并不平坦,全国有几百座城市都想争当传递城市,竞争相当激烈。为此,绵阳市从去年年初就开始进行相关的工作。申办之路充满艰辛,也让参与申办的每一个人感觉到巨大的压力,用卢贵全的话来讲,“头发都要紧张掉了。” 如今,绵阳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奥运火炬传递城市,绵阳人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们也开始策划着怎样来把这个盛会办得更好。按照奥组委的安排,奥运火炬经过绵阳的时间仅仅只有2个小时,其中还要包括1个小时预计传递时间。如何更好利用这短短的2个小时来展示绵阳的风采就成为了一个难题。不过,卢贵全在昨天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显得信心十足,“我们将在火炬传递之前进行一个庆祝活动,通过一些有地方特色的舞蹈和民族体育项目,来展示绵阳丰富多采的人文特色。同时,在火炬传递路线的设计上,我们更多地将能体现绵阳科技城特点的地标包含在内,譬如科研9所以及两弹一星之父邓稼先铜像等等,现在预想路线是体育场———科研9所———邓稼先铜像———体育场。” 早报绵阳专电特派记者何鹏楠图/文 随笔>>> 科技与历史完美和谐之地 曾经有调查称,绵阳在职人口的文化程度是全国最高的,75%有着大专以上学历。不管真实与否,都可以从侧面来反映出这座城市的一大特征。据绵阳县志,绵阳古名“涪城”、“绵州”,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涪县,公元585年涪县改名绵州,近代定名绵阳。历史上,绵阳就产生过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发明家嫘祖、治水英雄大禹等在当时就有着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而如今,工程物理研究院、亚洲最大的空气动力研究机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所等数十家科研机构,使绵阳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科技城”。记得曾有绵阳朋友笑言:在绵阳,街上随便踩到一个人的脚,他都有可能是工程师。 科技与历史往往是个悖论,我们时常痛心于许多城市在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渐渐偏离属于自己的文化轨迹。出人意料,生活在中国知名科技城的绵阳人,却并没有放弃对历史文化的传承。西蜀子云亭、蒋琬墓、玉女泉、李杜祠等古迹,错落有致地分布于高楼大厦之间,市民在工作生活之余,往往来到这些先贤遗迹游览。在采访过程中,有这样的一个小插曲:在参观邓稼先铜像时,因为记者一行都是初次到绵阳对地形不甚熟悉,正在左右为难找不到路时,一位身着校服的中学生热心地充当了我们的临时导游,并且详细为我们介绍了绵阳的一些历史文化,这也使得我们初步感受到了绵阳人民的热情。 记者一行离开绵阳的时候正值傍晚,饭后的人们已开始出来散步。落日的余辉透过云层,懒洋洋地洒在他们身上,显得柔和而自然。“能把科技和历史,繁忙与闲适结合得如此完美的,或许只有绵阳了吧。”记者窃想。(何鹏楠)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