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际摄影名家记录奥运之城 同时同刻关注北京动态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10:19 北京日报
5月的北京阳光明媚。在这初夏的时节,10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相约京城,共赴一场"奥运之城"的摄影盛会。克里斯托弗·阿古、哈里·麦迪森、吉尔斯·萨布里埃、因泰……这些闻名世界的外籍摄影师将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下这座奥运之城的万千风情。 5月11日,摄影师们兵分10路,兴致勃勃地直奔心中的北京印象而去。一场有趣的比赛--"同时同刻看北京"拉开了本次摄影活动的序幕。记者全程跟随其中两位摄影师,近距离领略了他们眼中的奥运之城。 克里斯托弗·阿古: 为世界了解北京打开一扇窗 来自法国的克里斯托弗·阿古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见到记者,还不时蹦出几句纯正的中文:你好、谢谢!爽朗的笑声和诙谐的语言让人时刻感受到他发达的幽默细胞。三台传统的胶卷相机是克里斯托弗随身携带的“兵器”,以擅长将纪录片与艺术摄影完美结合而闻名的他,喜欢自然光线下的真实画面。一看见有趣的场景,他的肢体语言就变得丰富起来,跪着、趴着、躺着,只要拍得满意,丝毫不顾形象。 这次来北京,克里斯托弗首先想看的,就是这座奥运会主办城市的主流媒体——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早上7时45分,当他把镜头对准东长安街边上的新闻大厦时,不禁发出疑问,“这栋大楼是报社还是酒店啊?”当他得知,这就是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的办公地点时,他显然吃了一惊。来到大厦9层,北京晚报每天例行的选题会正在会议室里进行,记者们热烈讨论的场面吸引了他的注意。听说一会儿有个迎奥运活动的采访,克里斯托弗急忙询问自己能不能一起去,负责采访的记者自然欣然答应。 10时刚过,刘家窑第二社区的“迎奥运厨艺大赛”开展得热火朝天。社区里的老大爷、老大妈精神头十足,做馅儿、和面、擀皮儿、包饺子,一片欢声笑语。克里斯托弗举着相机一头扎进饺子堆儿里。一位大妈见状,用英语向他打招呼:“Welcome to Beijing!”并且邀请他品尝自己的手艺。克里斯托弗惊喜地睁大眼睛,不熟练地用筷子叉住饺子往嘴里送。真棒!他竖起大拇指说,“没想到北京的老年人这么有活力,这么喜欢奥运会,我一定要拍下他们热情的笑脸。” 中午吃饭的时候,克里斯托弗显得很兴奋,一问才知道,他正惦记着下午到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印务中心参观的事儿。“看来印刷厂的工人正在想我呢!”他揉揉鼻子,为自己凑巧打了个喷嚏开起玩笑来。下午1时,克里斯托弗终于来到了位于次渠的印刷厂,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一份刚刚印出的晚报,他忽然惊叫出声,指着一张新闻图片让大伙儿看。原来在报道上午刘家窑社区的新闻里,他成了主角之一。克里斯托弗开心地说,不可思议,两小时前还在拍照,这会儿就已经上报了,没想到北京的报业已经有了这么好的彩报印刷技术,一定要带回去给其他摄影师看看。 一听说北京晚报是北京市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克里斯托弗就坐不住了。于是,摄影师一行又驱车赶到了西长安街沿线专门为迎奥运建立的新式报刊亭。此时正是下班高峰期,克里斯托弗单膝跪地,摆好姿势,耐心地等着“鱼儿上钩”。不料,一见到这阵势,不明就里的路人都走得远远的,不敢过来了。克里斯托弗眨了眨眼,躲进了报刊亭。这招还真管用,半小时后,他心满意足地走出来,还不忘装出一副可怜相,“我从来不知道自己长得很可怕,难怪他们都不敢过来。”逗得大伙儿一阵哄笑。 在回程的路上,克里斯托弗和记者闲聊起来,得知记者的工作主要是报道北京奥运会,他猛地来了精神,吉祥物、奥运场馆、火炬接力……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这个意犹未尽的“问题大王”随着记者来到了位于新闻大厦8层的奥运报道部,立即就被墙上、门上和办公卡位上的各种奥运招贴画吸引住了。看到北京日报的奥运特刊,他更是爱不释手,拍个不停,还特意挑选了一份报道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特刊作为收藏。拿起记者桌上摆放的北京奥运会倒计时牌,他笑着说,“距离奥运会只有455天了?我都替你们紧张起来了。” 临别时,记者把自己佩戴的一枚福娃徽章送给了克里斯托弗。他顿时露出孩子般的灿烂笑容,马上将它别到自己胸前。“奥运会给北京带来的变化发生在每一个市民的身边,不亲自走进来,就体会不到这座奥运之城的崭新面貌。”克里斯托弗真诚地表示,“希望通过我的镜头,为世界了解北京打开一扇窗。” 哈里·麦迪森:我是北京的“孩子” 大片青灰色的平房四合院错落有致,街面上的老铺面一间紧挨着一间,鳞次栉比、极富层次感。这里就是北京最著名的商业街之一——大栅栏,张一元、瑞蚨祥、同仁堂、全聚德……一家家响当当的百年老店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红柱绿瓦的仿古外观古朴而又典雅。这浓浓的中国风韵令一大早便赶来拍摄的美国著名摄影师哈里·麦迪森如痴如醉。 在整条大街上,同仁堂无疑是最为气派的老店。在这家充满浓郁中国特色的店铺里经营着一万多个品种的中药材,大到几十万元一支的野山参,小到几毛钱的小买卖,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早上八点不到,同仁堂药店里已经是一派繁忙的工作景象,药剂师们正在紧张称量着各类药材。宽阔而明亮的药房内,一个个小药匣码放得井井有条,阵阵药香扑鼻而来。刚刚走进药店的哈里看到这番景象,立刻来了精神头儿。他赶忙从背包里取出价值不菲的相机,马不停蹄地拍了起来。“我们早上六点钟就起床了,就是为了能够拍到药店刚开门时的场景。”一旁的志愿者揉着略带红肿的双眼告诉记者,“明天一早我们还要赶去天坛公园,哈里说他想拍一下公园里晨练的人群,他喜欢有人气儿的地方。” 面前的哈里身材高大、红光满面,拍摄间隙还不时地与身旁的志愿者打趣调侃着。看着这“一老一少”聊得如此投缘,你真的很难想象他们竟然是两个有着将近40年年龄差距的“忘年交”。“我真的很喜欢北京,在这里我没有任何的语言障碍和陌生感。我出生在纽约,来北京之前我觉得纽约是一个大城市,但现在我发现和北京比起来,纽约就像是一个小城镇。”哈里不失幽默地说道。 药房接诊室里坐堂的老中医很快引起了哈里的注意,他立刻举起相机双腿跪地投入地拍了起来。这个动作着实令在一旁候诊的病人们吃惊不小,人群里随即发出了一阵惊叹。但哈里却不为所动,依旧忘我地拍着,看着他如此努力,你也许不会相信他已经是一名年近六旬的摄影师了。“我的病就是吃中药治好的,中药真的很神奇,所以这次来北京拍摄我坚持要来同仁堂。”哈里揉着有些酸痛的双膝笑着说道。 瑞蚨祥做工精美的旗袍、全聚德香气扑鼻的烤鸭、张一元回味无穷的茶叶……这一切无不深深地吸引着哈里,“咔咔咔”按动快门的声音不绝于耳。一上午的功夫,光电池就换了三四回。“北京真的太神奇了,我觉得现在自己就像是一个小学生,需要了解和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是北京的‘孩子’,我来到北京、来到中国就是来学习的。”哈里谦虚地说道。 还没有看够前门大栅栏的中国风情,第二天的天坛公园之行又着实令他感动了一把。早上六点刚过,天坛公园里已经是一派热闹非凡的晨练景象:打太极的、练跳舞的、踢毽子的、抖空竹的……形式各异的晨练方式让哈里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你知道在美国这样壮观的晨练场面是很难得一见的。在我眼中他们简直就像花儿一样美丽,他们是这个城市最美丽的风景线。”眼前的这一幕让这个感情丰富的美国老头儿激动得几乎热泪盈眶。“咔”,按下快门,不过这次照片中的主角可不是别人,正是哈里本人。照片中的他身穿藏族服装,与一群正在学跳藏族舞的大爷大妈一道翩翩起舞,笑容无比灿烂。 “没有人的照片是没有生命的。”这是哈里在拍摄时最常说的一句话。他的镜头总是会对准那些充满“人气儿”的地方:药房里抓药的剂师、接诊室里坐堂的老中医、公园里晨练的大爷大妈……“只有人才能展现出这个城市最真实、最鲜活的风貌”。回顾拍摄历程,哈里满怀憧憬地道出了一个心愿:“北京是我见过的最美丽、最安全、生活最便捷的城市之一。我已经在纽约和马里兰拥有了自己的家,我希望能够在北京拥有自己的第三个家。这样,2008年我们全家人都可以来到北京看奥运会了。” 在克里斯托弗和哈里为自己的收获雀跃不已时,其他8位摄影师也正陶醉在自己的选题中:名胜古迹、商业贸易区、高校、交通状况、全民健身、文化创意产业……在摄影师们的镜头里,北京的多姿多彩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北京这座奥运之城在世界瞩目下,正一路焕发着勃勃生机,走向2008年。RJ209RJ212 相关链接 克里斯托弗·阿古,法国著名摄影师,年仅38岁便已参加过多次国际摄影比赛,硕果累累。他曾获得2000年圣达菲学院视觉艺术中心大奖和2002年法国国家新闻摄影师联合会年度图片大奖,2006年,凭借作品《面对寂静》一举摘得著名的尤金·史密斯人文摄影年度大奖。他的作品将纪录片与艺术摄影完美地结合起来,不仅内容广泛,而且发人深省。《新闻周刊》、《时代》、《生活》等多家国际著名的杂志定期刊登他的作品,在休斯敦艺术博物馆和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等处都能欣赏到他的大作。 哈里·麦迪森,美国著名摄影师,34岁时凭借作品《萨尔瓦多》获得由海外新闻俱乐部颁发的罗伯特·卡帕金质奖章,从此一举成名。此后,他的作品频繁地出现在《时代》、《生活》、《纽约时报》、《费加罗》等世界著名的报刊杂志上。在2000年至2001年期间,其摄影作品还在日本东京的富士艺术博物馆内展出。对于自己钟爱的摄影事业,哈里始终充满激情,不仅如此,他还参与到电影创作中,将摄影与电影艺术相互融合,使得他的摄影作品独具一格。此外,哈里还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担任马里兰州立艺术学院终身教授职务,并与其妻、子定居于马里兰州。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