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锡伯族:清代由游牧转为农耕 头号运动当属射箭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6月04日18:41 新浪体育
锡伯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总共有人口将近19万人(2000年统计)。 “锡伯”是本民族自称。关于境锡伯一词的含义,诸说不一,一说为“瑞兽”或“带钩”;一说为地名。海拉尔迤南室韦山一带,注称为锡伯。居住在这一带的人因以得名;本民族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是古代鲜卑后裔。集中分布于辽宁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等地,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锡伯族,集中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以及伊犁河流域的霍城、巩留两县。其余的锡伯族则散居于吉林省的扶余、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北京等地。 锡伯族原聚居在东北,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初,锡伯族被满洲统治者征服,编入了八旗蒙古和八旗满洲。1764年有1016人被征调到新疆戍边,携同随军家属2千多人,青年人充当“披甲”,服役当差,闲散附丁和家属则从事农副业生产。 从此,锡伯族才形成了这种分布情况。 八旗制度使锡伯族处于清朝的直接统治之下,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都发生了急剧变化,由原来流动性较大的渔猎经济,转向稳定的农业经济。 居住在东北的锡伯族通用汉文和蒙古文;居住在新疆的锡伯族使用锡伯语,有锡伯文。 锡伯族传统体育 锡伯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周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同,常见的有射箭、摔跤和赛马;其他一些体育活动如:中吊肩、压膀、举重等都是为训练射箭的辅助活动。所以在锡伯族民间最为普遍、最具群众性。 锡伯族的青年男女在社交中以弓箭结缘。小伙子向姑娘求爱,要以高超的射箭技艺博得姑娘的芳心。如果姑娘看中了哪个小伙子,就主动同他一道拉弓射箭,以此沟通情感,结为良缘。 最能表现本民族高水平的体育项目,应当首推射箭。 射箭:锡伯族的射箭运动历史悠久,弓箭不仅是古代锡伯族赖以生存的渔猎工具,同时也是他们抵御敌人的武器。特别是清初开始,清王朝的统治者把锡伯族编入八旗之后,每年都要在锡伯族青年当中选出百名左右能骑善射的青壮年为甲兵,平时从事生产,皆为兵勇。由于各忘我工作主要首领须从甲兵中委任,被 选中为甲兵者待遇厚,可得田地一百亩,因而骑马射箭一直被视为青年男子事业成功的标志,尤其驻守新疆的锡伯营,除老弱病残者都要习乘练箭,军事训练成为他们亦不少中最主要的一个科目,能骑善射成为一种时尚。所以谁家生了男孩,家门口都要挂一张弓,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弓马娴熟的勇士。 过去男子十三岁便被编为预备队,并且定期接受军事训练。年满十八岁,进行披甲测验。每年正月十五要把适龄青年聚在一起进行射耙和骑乘,成绩合格者载盔披甲,成为正式成为甲兵。 在锡伯族民间,由于长期渔猎和军事生活的需要,所以在弓箭训练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增强臂力,在训练时经常采用举重式训练,除石担、抬石滚、擎车轴外,还要压肩、吊膀,以求拉弓用力一致,提高放箭中耙的命中率。 锡伯族的吊膀、压肩的训练方法,也都因地适宜,因陋就简。其方法是: 吊膀:一般多在房内,即:用两根长绳一端制环,另一端拴在房梁上,然后将两臂申入环中,把政企身子吊起来后,腾空再反复做拉弓射箭动作;压肩:是背向炕角(锡伯族住房内三面有炕,西炕与南炕的相连处成直角),两臂张开撑在炕边上,然后躯干下垂,在两肩上放压重物,两腿自然前冲,每次持续三五分钟。 在东北的锡伯族各村屯之间,都要进行射箭比赛,特别是每年春节农历四月十八日,是西迁新疆伊犁的锡伯族传统节日“西迁节”,届时各“牛录”(村)进行射箭比赛歇一歇 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 民间进行比赛时要求各方派出相等人,共同商定箭和耙的距离。所用的箭骨制作而成,上面钻有小孔在放箭时会发出响声,类似珞巴等民族的响箭。箭耙是用马皮和毛毡制作,耙上粘着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缠成活动套圈,射中哪 一圈哪一圈就会掉下来。青壮年起来农闲时常自发的组织起来自愿结成组队进行比赛,以累计中耙圈的多少决定胜负。 比赛结果负方的村子或组队要带上油、肉、大米,并且吹奏乐器到对方的村子进行祝贺,胜方的村子也要设宴庆祝,并向胜者发奖。 五十年代后,锡伯族的射箭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族聚居地区各县、乡、村、屯均成立了射箭队,有的还专门修了射箭场。八十年代后新疆的察布察尔县还修建了一座八百平方米的射箭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了全部由锡伯族组成的自治区射箭队。 四十多年来,锡伯族为国家和自治区输送了四十多名优秀射箭队员,在国内国际比赛获得了好成绩著名的锡伯族女射手郭梅珍曾在各种国际赛 事多次获奖。 (下图为东北地区锡伯族姑娘) 摔跤: 也是锡伯族地区由来已久的一项群众性的传统体育活动。摔跤不仅能增强人们的体力,同时也能培养好胜的性格。早在元代被蒙古族统治的时期,每年的摔跤比赛成绩,经常受到蒙古王公的奖赏。在民间,摔跤运动虽然没有像射箭运动那样形成过定期定规的比赛程式;但在各种中青年们聚众的场合,或劳动闲暇时经常可见人们聚在一起,进行自由较量。胜者为荣,而败者并不为耻,而是互教互学的机会。现在每逢节庆日,和射箭活动一起,常进行摔跤比赛。摔跤被列为体育比赛项目后,锡伯族的摔跤运动不仅得到了大的发展,而且训练方法也日趋正规化、科学化。培养出的运动员曾多次夺得全国摔跤比赛冠军 举重:在锡伯族民间举重既是训练的一种辅助项目,同时也可以作为健身,进行各种竞技比赛。多是随时进行,现场发挥,带有强烈的自娱性色彩。往往几个争强好胜的青壮年在一起,便可以就地取材,将石磙、碾磁、粮袋、巨石等,凡是可以举用的什物,都作为他们角逐和赛力的运动器具。在举行庆典活动和人多的场合,手足发痒的小伙子们,兴致勃勃地进行举重比赛,大人小孩都来围观、助兴。 赛马和叼羊:是西迁后锡伯族民间开展的体育活动。每年端午节,他们都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赛马和叼羊活动,这是受当地哈萨克族影响而产生的一项新体育项目,其比赛方法和内容与哈萨克族的叼羊比赛完全一致,优胜者给予奖励。 由于哈萨克族与周围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常举行跨地区、跨民族多民族的赛马、叼羊比赛。这不仅锻炼并增强了他们的体质和毅力,而且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友爱团结。 现代体育项目传入锡伯族地区后,近几十年来,在田赛、径赛、球类等比赛中,都出现过不少锡伯族的健将。 锡伯族民间吉祥物与标徽 历史上锡伯族曾经是一个渔猎民族,弓箭不仅是他们防身护身的武器,也是他们狩猎谋生的生产工具。特别在清入关之后,出于巩固清政权的需要,他们这种能骑善射的专长又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以每当锡伯族家庭里有男孩降生,都要在自家门前悬上一把弓箭,以示添丁的荣耀。 在民间也有人认为:麒麟形态集各种兽类之全,应该他们的吉祥物。 锡伯族民间传统音乐、舞蹈 锡伯族虽然分另居住在新疆和东北两地;但一首古老的民歌《狩猎歌》,却两地锡伯族共同的认同。在新疆流传最广的是《摇篮曲》(锡伯语“巴伯哩”)和“阿吉古伦吾春”儿歌最具特色。 锡伯族在西迁后,会议传统舞蹈中明显的带有新疆一些兄弟民族的特色,流传于察布罕尔八个乡的《八乡的登登》最富代表性。其他有“登登”系舞蹈时喊的衬词,因此而得名。此外还有《贝勒恩》、《醉舞》、《烧茶舞》等均流传于察布察尔各地。 锡伯族传统节日 由于锡伯族居住地不同,各地的传统节日也不尽相同,居住在东北的锡伯族大都和汉族一飘荡着一样,把春节看作一年最大的节日;而居住在新疆的锡伯族一般都把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定为西迁节,锡伯语称“杜因拜专扎坤”。过西迁节时,家家吃鱼,户户蒸肉,届时还要三五成群到野外踏青摆野餐。过去各家各户都要制作面酱(米顺),盛入瓦缸中,作菜肴的调味品。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的西迁节,因此又称“四·一八”节,是新疆锡伯族的传统盛大节日,锡伯语叫杜因拜扎坤节。届时,除了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外,摔跤、射箭、赛马等传统体育活动,是纪念纪念“四·一八”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发表评论 】
|